养老频道新闻动态

“互联网+”推进中国“智慧养老”

家庭医生在线 01月11日

面对快速到来的老龄化社会,全社会养老、健康服务需求在不断增长,在社会养老机构容量有限的背景下,传统的居家养老、社区养老都无法满足当下的需要。养老已经成为时下最热门的话题,大力发展“智慧养老”已经成为解决当前社会难题的方案之一,“互联网+养老”将形成新的商机。

据全国老龄办专家表示,当前我国老年空巢家庭率已达50%,大中城市达70%。从2015年到2035年,我国将进入急速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将从2.12亿人增加到4.18亿人。就以广东省为例,从广东省“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高峰公益论坛上获得的数据表明,2015年全省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已突破1200万人。

在养老领域推进“互联网+”,对传统业态养老服务进行改造升级,必须通过搭建信息开放平台、开发适宜老年人的可穿戴设备等,不断发现和满足老年人需求,让互联网适应老年人的生活。对老年人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需求,要做精细化的分析。需求分析越精准,养老服务业的产品就会越有针对性,才会有永久的生命力。

当前老人用智能手机、用网络的比例还比较小,换个角度看,正说明市场的潜力非常大。现在国内许多老年人,既有消费能力又有时间。让这些老年人习惯智能手机、上网购物,不仅可以撬动养老市场,创造新商机,更能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指数,实现“双赢”。

当前,“互联网+”正全面融入金融、交通、医疗、保健等家庭服务业。不过,业内人士指出,“互联网+养老”作为新兴业态,尚处于初级阶段,其培育发展仍然面临着盈利模式、路径保障等诸多挑战。

面对这个市场发展趋势,企业首先要有开阔的发展思路。要真正使老年人能得到他们满意的各种服务,特别是在家门口得到服务,买到物美价廉的产品。其次,要有准确的市场定位。要真正把市场的机制引入到养老服务领域的全过程。最后,要有优质的服务保障,服务人员要经过专业训练,具备专业知识、技能。

专家建议要为“互联网+养老”预留发展空间。

一是建立公开、透明、平等、规范的健康服务业准入制度,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并不断扩大开放领域;凡是对本地资本开放的领域,都要向外地资本开放。

二是民办非营利性机构享受与同行业公办机构同等待遇。

三是各地要进一步规范、公开医疗机构设立的基本标准、审批程序,严控审批时限,下放审批权限,及时发布机构设置和规划布局调整等信息,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采取招标等方式确定举办或运行主体。

(责编:潘玮璐 )
分享
相关资讯 更多
相关问题
相关健康数据
热门头条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