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31日,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精准数字医学分会第四届学术大会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召开。
会上,大会主席、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整形美容科主任齐向东教授指出,先天性耳廓畸形发生率很高,约20%新生儿需要进行耳廓矫正。这类畸形若不在出生后6周内进行矫正,往往需要五六岁时再接受矫正手术,效果也未如理想,常存在术后感染、血肿、二次修复手术等风险。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整形美容科主任 齐向东教授
招风耳、杯状耳都是常见的耳廓畸形
耳廓畸形主要包括耳廓结构畸形和耳廓形态畸形。齐向东教授解释,耳廓结构畸形是指胚胎发育早期耳部皮肤及软骨发育不全导致的外耳畸形,即通常所说的小耳畸形;而耳廓形态畸形指耳廓肌肉发育异常或异常外力作用使耳廓产生的扭曲变形,招风耳、杯状耳、隐耳、耳甲粘连等都属此类。
“耳廓畸形在临床上非常常见,我们曾经在广东地区做过一个研究,发现耳廓形态畸形的发生率是55.2%。”齐向东教授表示,耳廓畸形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药物等因素有关。此外,耳廓部位的皮肤和软骨缺失也是造成异常形态的原因。
耳廓畸形对于孩子的影响不仅是容貌缺损和听力,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创伤,但是家长往往存在两个错误的认知。“一种是不够重视,觉得不用处理;另一种是过度担忧,比如会拿尺子去量两边耳朵,一边短了一个毫米都会很焦虑。”齐向东教授呼吁,当发现孩子耳朵状态异常时,应及早找专科医生进行咨询。
耳模矫正最佳治疗时机为出生后6周内
家长不够重视的背后和民间一些观点有关,他们认为:“孩子刚出生,这种形态畸形只是暂时的,经常拉一拉、压一压就能自己张开。”事实上,只有约31.5%左右的轻度耳廓畸形能够自愈,大部分仍是需要尽早进行干预,特别是畸形非常严重,又伴有遗传家族史的孩子。
“能不能自愈要由专业医生来判断,若确定需要干预,及时使用无创的耳模矫正治疗,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先天性耳廓畸形耳模矫正的治疗时间窗是出生后2~3 个月之内,最佳治疗时机为出生后6周内,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最好是能在出生后2至5天佩戴耳模矫正器。”
齐向东教授表示,这是因为新生儿体内含有大量产妇雌激素(出生后72小时内达到峰值),激素增加了耳廓软骨中透明质酸的浓度,从而增加了软骨的延展性和可塑性;之后,雌激素浓度逐渐降低,在出生后 6 周时恢复到正常水平,软骨的可塑性和延展性也随之降低。而且,新生宝宝的睡眠时间较久,末梢神经发育尚未完善,疼痛感会相对低一些,整个矫正过程较为舒适。
越早治疗,需要佩戴矫正器的时间越短
因此,耳模矫正强调早期进行。有研究表明,新生儿出生后尽早进行治疗,0~1个月的耳廓畸形矫正成功率达91.3%,1~3月则降至80.7%,之后随着年龄增长效果越来越差,越早治疗效果越理想,需要佩戴矫形器的时间越短。
“一般来说,出生1周内的治疗时长一般不超过2周,出生1~6周大的婴儿治疗时长在1个月之内,出生6周以上的婴幼儿治疗时长可长达2个月。隐耳和部分杯状耳患儿需要分2~3 个阶段进行矫正,治疗时长可能会更长。”
齐向东教授提醒,一旦错过矫正治疗的最佳时机,则需要五六岁以后手术治疗,这时往往存在术后感染、血肿、二次修复手术等风险,且术后效果多不如耳模矫正技术的效果。
先天性耳廓畸形耳模矫正技术专家共识再发布
先天性耳廓畸形耳模矫正技术专家共识再发布
据了解,本次大会为期6天,采用线上网络直播与线下现场授课、圆桌座谈等多种形式举行。同期,会上举行了“悦耳倾听”——先天性耳廓畸形耳模矫正技术专家共识再发布。
该专家共识由珠江医院齐向东教授与复旦大学张天宇教授共同执笔,发表于《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全国相关领域四十余位专家参与起草与讨论。主要包含耳廓畸形耳模矫正技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治疗时机、持续时间和随访、疗效评价标准、并发症及处理、具体操作方法等内容,旨在进一步推进先天性耳畸形诊治工作在国内的规范化开展。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