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成份:1.根含挥发油,甘肃岷县产者含0.4%,四川汶县产者含0.7%。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有:亚丁基苯酞(Butylidenephthalide)、邻羧基苯正戌酮(n-Valerophenone-o-carboxylicacid)及△2,4-二氢酞酐(△2,4-dihydrophthalicanhydride)。挥发油成分复杂,单是低沸点部分就有10多种,其中有多种烃类,包括3种萜烯。
2.含多量蔗糖(40%)、维生素B12(0.25-40微克/100克)、维生素A类物质(以维生素A计,含率为0.0675%)。
3.根的皂化部分中含棕榈酸、硬脂酸、肉豆蔻酸及不饱和油酸、亚油酸;不皂化成分中有谷甾醇。
4.全草有芳香,可知各部分都含挥发油,而果实含量特多。
5.东当归及北海当归Angelicaacutilobavar.Sugiyamahikino的根含挥发油约0.2%,其中苯酞(Phthalide)方面,有东当归酞内酯(Ligustilide)、亚丁基苯酞及蛇床酞内酯(Cnidilide)、异蛇床酞内酯(Isocnidilide)。此外,还含倍半萜烯类、对-聚伞花素(p-Cymene)、蔗糖、维生素B12、烟酸等。前者还含丁基苯酞(Butylphthalide)及瑟丹酸内酯(Sedanolide)。两种当归的根及果实的挥发油中还含丁醇(Butylalcohol)及乙酸。近年来尚分离出藁本内酯,阿魏酸,丁二酸,尿嘧啶,腺嘌呤,多种氨基酸,以及多种微量金属元素,如钙,铜,锌,铁,钾等。
6.中国药材学:根含挥发油约0.3%,油中主含具特殊香气的正丁烯夫内酯(n-butylidenephthalide)另含邻羧基苯正戊酮(n-vakerophenone-o-carboxylicacid)、△2,4-二氢邻苯二甲酸酐(△2,4-dihydrophthalicanhydride)和几种倍半萜烯类化合物。
7.有报道当归挥发油主含藁本内酯(ligustilide),占45%,其次正丁烯夫内酯。
8.根尚含维生素B12、蔗糖、脂肪酸、亚叶酸(folinicacid)或柠胶因子(citrovorumfactor)、菸酸及生物素(biotin)等类似物质。
9.根的水溶性部分含阿魏酸(ferulicacid)、丁二酸(succinicacid)、菸酸(nicotinicacid)、尿嘧啶(uracil)、腺嘌呤(adenine)、东莨菪素(scopoletin)、伞形酮(umbelliferone)、香荚兰酸(vanillicacid)及胆碱(choline),醚溶性部分含镰叶芹醇(falcarinol)、镰叶芹酮(falcarinolone)、镰叶芹二醇(falcarindiol)。
性 状:根头及主根粗短,略呈圆柱形,长1.5-3.5cm,直径1.5-3cm,下部有3-5条或更多的支根,多弯曲,长短不等,直径0.4-1cm。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有不规则纵皱纹及椭圆形皮孔;根头部具横纹,顶端残留多层鳞片状叶基。质坚硬,易吸潮亦软,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以,形成层环黄棕色,皮部有多数棕以油点及裂隙,木部射线细密。有浓郁的香气,味甜、辛,微苦。
以主根根粗长、油润、外皮色共同棕、肉质饱满、断面色黄白、气浓香者为佳。
显微鉴别 侧根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木栓细胞。皮层为数列切向延长的细胞。韧皮部宽广,多裂隙,有多数分泌腔(主为油室,也有油管),类圆形,直径60-220μm,周围分泌细胞数个至10多个,近形成层处分泌腔较小。木质部导管单个形成层处分泌受苦较小。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相聚成放射状排列,木射线宽至10鑫列细胞;木薄壁细胞较射线胞为小。
粉末特征:米黄色。①韧皮薄壁细胞纺锤形,直径18-34μm,壁稍厚,非木化,表面(切向壁)有微细斜向交错网状纹理,有时可见菲薄横隔。②油室及油管碎片时可察见,油室内径25-160μm,含挥发油滴。③梯纹、网导管直径13-80μm,另有具缘纹孔及螺纹导管。此外,有木本细胞、淀粉粒,偶见木纤维。
适应症/功能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主血虚诸证;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结聚;崩漏;虚寒腹痛;痿痹;肌肤麻木;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扑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