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正确采用胰岛素的基本常识

家庭医生在线 2015/10/8 8:53:12 举报/反馈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最常见的方法,然而使用不挡,也会带来很多副作用,胰岛素是糖尿病人采用来控制血糖的普遍药物,虽然胰岛素的应用已经相对广泛,但由于很多患者对其常识了解欠缺,致使血糖仍达不到正常范围,导致并发症易发生,那么,胰岛素是一种什么药物?正确采用胰岛素的基本常识是什么?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正确采用胰岛素的基本常识是什么?

1、胰岛素存储方式:

胰岛素注射笔应妥善保存,并做到一人专用。无论是否开封,胰岛素药物都适宜存储在2°C-8°C的冰箱冷藏室中,不可日晒或放于冰箱冷冻室中。注射前,需取出胰岛素放至室温,如刚从冰箱里拿出便注射,可因温度过低刺激注射部位。

2、胰岛素注射时间:

胰岛素按起效的快慢和作用时间的长短分为超短效、短效、中效、长效以及预混胰岛素。注射胰岛素的时间与饮食的时间息息相关,例如短效的诺和灵R需餐前30分钟注射,预混的诺和锐30可餐前立即注射。患者控制好注射的时间,即可有效地发挥药物的作用,又可避免发生低血糖。

3、注射胰岛素部位:

胰岛素的注射部位包括上臂外上侧、腹部、大腿前外侧和臀部外上1/4部,这些部位皮下的脂肪组织有利于胰岛素的吸收,神经末梢分布得较少,注射的不舒适感觉也相对较少。其中腹部是胰岛素注射优先选择的部位,因胰岛素在腹部的吸收率最高,吸收的速度最快,又不受四肢运动的影响,特别适于诺和灵R、诺和锐等胰岛素。臀部的吸收较慢,适用于慢效、长效的胰岛素。

注射胰岛素应当选择未破损的皮肤,按照左右对称轮换的原则,有规律地更换注射部分和区域。两次注射部位需间隔2.5厘米-既两个手指的宽度。腹部注射需避开肚脐周围5厘米。

4、注射时进针角度:

胰岛素应保证皮下注射,避免进入肌肉层,否侧影响药物的吸收,导致血糖出现较大的波动;严禁注入静脉,否则可导致危险。为确保皮下注射,不同的患者,进针的角度有所不同:

(1)捏起皮肤,呈45度角进针:适于偏瘦者和儿童。

(2)捏起皮肤,呈垂直进针:适于正常体重者、偏重青少年和肥胖者的大腿部位。

(3)不捏起皮肤,呈垂直进针:适于肥胖者的腹部。

教你6招提高胰岛素的疗效

1、控制体重:超重和肥胖可造成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体重,以减少胰岛素的用量,保护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正常功能。

2、改善代谢异常:糖尿病患者同时存在高脂血症、血液高黏状态、高尿酸血症等多种代谢异常可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应积极改善。

3、适当增加运动量:适宜的运动有助于胰岛素发挥作用,加速机体有关组织如肌肉、脂肪等对于葡萄糖的利用,在一定程度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4、剂量适宜:胰岛素的使用剂量应该根据饮食和运动习惯的变化微微调整,合理使用各餐胰岛素,安全控制血糖。

5、选择合适剂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动物胰岛素的剂量会大于人胰岛素或人胰岛素类似物的剂量,应根据不同情况选用合适的胰岛素类型。

6、使用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等胰岛素增敏剂可以增加肌肉、脂肪、肝脏等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胰岛素用量。

(责编:林银珍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糖尿病人常用的胰岛素是什么东西?

病人在注射胰岛素时,必须了解所注射的胰岛素的基本情况,如:  胰岛素的种类:人胰岛素、动物胰岛素。  胰岛素的商品名:如人胰岛素的商品名为优泌林。  胰岛素的类型:正规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预混胰岛素。  胰岛素的浓度:在中国,大多数胰岛素的浓度是:U-40(每毫升40单位)。每瓶10毫升(mI)—含胰岛素400单位。

Q:胰岛素一般的治疗方案是什么?

胰岛素的治疗方案:  1胰岛素补充治疗  继续口服降糖药,维持原剂量不变,在早餐前或睡前加用中效或长效胰岛素,如果每日胰岛素用量超过30单位,血糖仍不能理想控制,则需停用口服药,该为胰岛素替代治疗。  2胰岛素替代治疗  常用方案有两种:一种是早、晚餐前两次注射预混胰岛素,这种方案的优点是方便,依从性好,缺点是血糖不易控制理想,如空腹和午餐后血糖偏高,而午餐前和睡前易出现低血糖。另一种是三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和睡前注射中长效胰岛素,优点是胰岛素用量较少,调整灵活,餐后和空腹血糖基本可以理想控制,缺点是注射次数多,不方便。  如果胰岛素使用量较大,还可以联合使用胰岛素增敏剂、阿卡波糖和二甲双胍等药物。  如果血糖波动较大,易出现低血糖,可以考虑使用胰岛素类似物或胰岛素泵治疗。  使用普通胰岛素易出现血糖波动的原因主要是外源性的胰岛素的吸收和作用特点决定的(作为餐时胰岛素的短效胰岛素起效慢、清除也慢,而作为基础胰岛素的中效胰岛素有作用的峰值),所以才会有胰岛素类似物和胰岛素泵的出现,使其更接近人自身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特点。

Q:胰岛素有什么分类?

临床上使用的胰岛素或胰岛素类似物,可分为两类:一类起中效或长效作用,以提供人体的基础胰岛素;另一类起短效或速效作用,以控制餐后血糖。然而,以中效胰岛素来提供人体的基础胰岛素,尚有不足。中效胰岛素注射后6~8小时,会出现作用高峰。中效胰岛素,一般需在早、晚餐前各注射一次。晚餐前注射的中效胰岛素,在夜间2~3点时,正处于作用高峰。这容易导致病人出现夜间低血糖。 长效胰岛素类似物:更久、更平稳:改变中效胰岛素结构而制成的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用以提供人体的基础胰岛素,可弥补中效胰岛素作用的诸多不足。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作用时间可长达24小时,而且其作用平稳,没有峰值。在降低夜间低血糖发生风险的同时,可最大程度地模拟人体的基础胰岛素分泌。 “胰岛素”的短、速效:本身结构复杂,注射后容易自动地形成六聚体。只有六聚体解聚,变成单体后,胰岛素才能被吸收,进入毛细血管。因此,短效胰岛素注射后,需半小时才能起效。这意味着,病人必须在注射胰岛素30分钟之后,才可进食。另外,短效胰岛素作用的高峰时间,是注射后的2~4小时。而人进餐后30分钟至1小时,餐后血糖即增至最高。也就是说,在胰岛素开始起效不久,尚未达到作用高峰时,因进餐而形成的血糖高峰就已经出现了。此时,胰岛素无法很好地控制餐后血糖。再则,胰岛素注射后的2~4小时,病人多已饥肠辘辘,此时却正是短效胰岛素起效的高峰时间,这极易导致病人出现低血糖现象。 那么,有没有一种胰岛素,可解决短效胰岛素的“缺陷”呢?有,它是速效胰岛素类似物。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又称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它是将短效胰岛素的某些侧链结构作微小改动后而形成的。速效胰岛素类似物不容易形成六聚体,注射至体内后,直接以单体状态呈现,很快就能进入毛细血管,并进入循环。因此,这种胰岛素注射后5~15分钟就可起效,可在餐前即刻注射。注射后,也无须等待一段时间再进餐。速效胰岛素类似物注射后,30分钟至1个半小时内,可达到作用高峰。这样,胰岛素的作用高峰和进餐后血糖升高的高峰达到同步。而且,速效胰岛素类似物的作用持续时间短,最大作用时间为1~3小时。当病人进入空腹状态时,胰岛素的作用也已基本接近尾声。因此,选用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发生空腹低血糖的机会更少。 胰岛素界又有了新成员——预混胰岛素、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它们如同胰岛素中的配方奶粉,每天注射2次,就能较好地控制血糖。预混胰岛素的主要成分是游离的短效胰岛素和与鱼精蛋白结合的短效胰岛素。其中,与鱼精蛋白结合的短效胰岛素在体内缓慢释放,起相当于基础胰岛素的作用;未与鱼精蛋白结合的游离短效胰岛素,作用类似于单纯的短效胰岛素,可控制餐后血糖。与预混胰岛素相似,预混胰岛素类似物也能起到控制餐后血糖、提供基础胰岛素的双重作用。不同的是,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将预混胰岛素中所含的短效胰岛素,“升级”为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因此,其起效更快,餐前注射,即可很好地控制餐后血糖。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