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痊愈了,但剧痛仍然持续折磨我!”被疼痛折磨了3年的张阿叔终于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康复医学科找到了满意的解决方案。专科主任马超教授、副主任伍少玲教授带领团队为张阿叔开展了超声引导下硬膜外穿刺+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定位脊髓电刺激植入术,疼痛明显缓解,张阿叔终于睡了个好觉。
带状疱疹消了,剧痛却不减
“你知道这三年我是怎么过来的吗?”初次来到康复医学科门诊,67岁的张阿叔感叹道。
2021年8月,张阿叔因为肺部肿瘤行手术治疗,术后左下肢出现了疱疹,在外院诊断为“带状疱疹”,经过积极处理,疱疹消退了,但左边的大、小腿留下了疼痛的“病根子”。
困扰张阿叔的是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高达10分的阵发性剧痛,一天发作十余次,持续时间一分钟至数分钟不等,严重影响着张阿叔的日常生活。孝顺的儿子和儿媳这些年带着张阿叔四处看诊寻求解决方案,辗转在多家医院接受药物治疗,也做了包括神经阻滞、臭氧注射、脉冲射频、针灸及针刀等多种治疗,左下肢疼痛仍未见明显缓解。
后经病友介绍,张阿叔及家属慕名来到了中山大学孙逸仙医院康复医学科求医,马超教授、伍少玲教授、许珍医师及进修医生陈灿旭主治医师为他接诊。
马超教授、伍少玲教授团队在尝试了隐神经阻滞、疼痛区皮下阻滞、隐神经标准射频及腰3、4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神经调控治疗后,张阿叔左大腿疼痛完全缓解了,但左小腿下段内侧疼痛仍较明显(VAS评分8-10分)。
患者左小腿疼痛区域
植入电刺激后,疼痛明显缓解
团队在全面评估、仔细讨论后,为张阿叔制定了新的治疗方案——超声引导下硬膜外穿刺+DSA定位脊髓电刺激植入术。马超教授介绍,脊髓电刺激植入术具有安全、微创、可逆、可调的特点,被誉为各类顽固性神经痛治疗的“终极武器”。通过超声引导介入,可以更加快速且无辐射地进行硬膜外定位穿刺,配合DSA实时定位将电极精准置于疼痛区域对应脊髓节段硬膜外腔,并经程控测试,再次确认植入电极位置正确。
因为张阿叔患有脊柱侧弯,超声引导下硬膜外穿刺可准确定位穿刺节段,清楚显示相应节段的椎板间隙、黄韧带、背侧硬脊膜,拟定穿刺路径和角度,实时显示整个穿刺过程,显著减少穿刺针误入蛛网膜下腔,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损伤。
超声引导下硬膜外穿刺+DSA定位脊髓电刺激植入术实施场景
超声引导硬膜外穿刺声像图
X线片显示柱状电极的8个触点 位于患者胸9、胸10椎体节段
植入术后第二天,张阿叔的疼痛就得到了显著缓解,VAS评分也降低到3分。不仅疼痛的次数少了,且持续时间也缩短到只有几秒钟,张阿叔终于“睡了一晚好觉”。经过2周的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张阿叔的左小腿疼痛明显减少,拔除电极1月后,张阿叔左小腿疼痛没有出现复发的情况。
脊髓电刺激治疗:疼痛患者的新选择
什么是脊髓电刺激疗法?
伍少玲教授指出,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是将电极置入椎管硬膜外腔,通过电流刺激脊髓以阻断疼痛信号向大脑传递,继而达到管理疼痛的新方法,大量研究证实该镇痛策略治疗慢性疼痛安全有效。 近10年来,SCS在中国逐渐被引入慢性疼痛患者的管理中。
该疗法具有不破坏神经结构,手术风险和创伤相对较小,可通过体外程控进行SCS系统参数调整,如脉宽、频率、幅度,患者家属通过简单培训即可在家自行调节参数等优势,一般来说,保守治疗失败的慢性疼痛患者可考虑SCS治疗。
据悉,该病例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首例硬膜外脊髓电刺激植入术。目前,SCS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躯干和/或四肢的多种慢性顽固性疼痛。在欧洲,无法手术的外周血管疾病引起的疼痛也是SCS的适应证。其他适应证包括幻肢痛和慢性难治性心绞痛,中国的一些医疗中心也已经开始使用短时程SCS治疗严重的带状疱疹急性期神经病理性疼痛。此外,硬膜外脊髓电刺激术除了可以用于顽固性疼痛,还可用于昏迷促醒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