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治疗慢性肾脏病最好的良药就在我们身边!

家庭医生在线 2021/3/11 9:51:43

慢性肾病患者肖先生在去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腹透门诊时,遇到了李先生。肖先生因为身体不好,拿药时站了一会就体力不支了,看着旁边精神饱满的李先生,肖先生还以为对方是来帮家人拿药的,聊了一下才得知,李先生居然也已经有5年的肾脏病病史了。

同样都是慢性肾脏病患者,为什么身体状态差距那么大?原来,李先生也曾经和肖先生一样,但是在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肾病科刘立昌主任的指导下,李先生调整好了心态,积极面对疾病,这也成为了他战胜病魔的关键。

今年3月11日是第16个世界肾脏日,主题是“与肾病相伴,过精彩人生”,强调在治疗和管理过程中,让患者学会与疾病和谐共处,带病生存,保持自己的角色和社会功能,自觉参与疾病管理和治疗,摆脱疾病枷锁,拥抱精彩人生。

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肾病科刘立昌主任表示,面对慢性肾病时,心态很关键,不同的心态,不同的选择,不同的结局。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有关医学知识、做自己健康管理的主人。有了高度的自律,才会有真正的自由,才会有精彩的人生。


慢性肾脏病靠的是“三分治,七分养”

慢性肾病在我国的患病率大概是10.8%,这种疾病发展到后期危害严重,但可防可控,患者只要树立健康的价值观,摆正好心态,掌握健康知识,正确对待,学会自我管理,积极参与社会工作和生活中,一样可以活出精彩人生。

首先,我们谈谈“三分治”。

慢性肾脏病的防治策略和治疗目标是强调早发现、早治疗;延缓、逆转慢性肾脏病进展;防治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长期认真治疗、随访是保证慢性肾病疗效的关键。

1.防治肾脏损伤的危险因素和诱因

如感染、心衰、容量不足、尿路梗阻、高血压、心衰等。

2.治疗原发病和并发症

治疗原发病包括药物治疗、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原发病的治疗对延缓肾脏病进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绝对不能轻言放弃。

并发症的治疗包括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纠正心血管并发症(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衰等),纠正肺并发症,改善贫血,纠正矿物质及骨代谢异常等,尽量减少对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延缓肾脏功能衰退的速度,推迟透析的时间,改善生活。

到终末期肾病,则需要肾脏替代治疗,包括肾移植、血液透析、腹膜透析

3.配合中医药综合治疗

中医在肾脏病的治疗中有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它具有“简”“便”“廉”“效”等优点,及早中医药治疗,能有效延缓进入透析阶段的时间。

其次,我们讲讲重点“七分养”

1.养心

养之重点,无非身心两方面,且重点在养心,养肾则养心。《黄帝内经》说“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意思是说患者要是精神衰退,志意散乱,疾病就不能治疗。“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恐伤肾,忧伤肺”,所有的情绪过度,都是对自身脏器的一种损害,所以说养肾先养心。

对于肾病患者,养心应重点在于养信心、养耐心、养恒心。正确对待疾病,保持心情舒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只要长期服药,可以达到长期缓解的效果。对待治疗要有耐心,肾脏病不容易治疗,但也不能打游击战,有效的治疗方案加上坚持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对治疗有恒心,很多肾病发病很隐匿,无症状,甚至经过治疗后症状缓解,不能因缓解无症状而放松警惕、不坚持治疗,一旦恶化,后果不堪设想。

2.养身

适当运动,但要避免疲劳。适当的运动不仅可增强身体机能,还可能增加食欲,对控制血压、改善贫血、纠正钙磷代谢紊乱都有作用。患者可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选择轻微适度的活动,以不疲劳为原则,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选择时间的长短根据自己病情而定。

3.养成好习惯

对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常备血压计、血糖仪,对于腹膜透析患者,常备体重秤和电子秤,养成每日登记血压、血糖、体重、超滤量的好习惯。例如每天至少两次监测血压,复诊时将血压、血糖、腹膜透析数据交给医生查阅,对血压和血糖的调控有积极的帮助作用。

4.饮食疗法

很多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过剩,包括摄入过多的蛋白质,这无形增加肾脏负担。饮食疗法可以减轻肾脏脏负担,抑制肾功能损害的进展,延缓肾功能衰竭病情的发展。基本原则是保证患者合理的营养,增强体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重点在于优质低蛋白饮食、保持充足的能够量摄入、水肿及透析患者严格控制水的摄入。同时严格控制高钾、高磷、高钠的食物。

良好的疾病管理可以提升治疗效果,希望通过 “三分治,七分养”的调护,延缓肾脏病的进展。生活活的是心态,给自己一个微笑,人生处处是阳光。

(责编:叶群华 通讯员:陈佳佳)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