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无故怀疑自己感染“新冠肺炎”?符合这5点警惕是适应障碍

家庭医生在线 2020/3/20 15:36:54

本文指导专家: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睡眠医学中心 蔡艺娴、潘集阳(专家预约)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逐渐得到控制,很多地方开始陆续复工,生活恢复正常秩序,但疫情带来的心理冲击可能还在持续。尤其是在这两个月的疫情下所产生的情绪不适,需警惕是适应障碍。

此前,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就接诊了这么一名女性患者:45岁,某公司中层,平时工作繁忙,压力大,夜间偶有失眠,面对此次新冠肺炎的突然出现,2020年1月下旬开始出现反复的担心,逐渐表现为话少、不合群、行为古怪,常觉无望,哭泣。在家常诉头晕、全身瘙痒、食欲差,夜间睡眠较差,因担心自身及家人感染而反复洗手、打扫卫生、消毒,怀疑自身感染上“新冠肺炎”,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于2020年2月就医,考虑诊断“适应障碍”,予药物治疗及心理辅导后症状明显缓解。

该名患者出现的症状就是适应障碍表现,因适应障碍的表现众多,因人而异。因此,容易被误诊为焦虑障碍、抑郁障碍等其他疾病。

什么适应障碍呢?

适应障碍是个体在经历程度较轻,但较持久的精神应激事件后,出现的情绪障碍或适应不良行为,导致社会功能损害,持续时间相对较短,随着应激性生活事件的消除或个体适应能力的改善而恢复(不超过6个月)。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任何年龄皆可发生,一般认为年龄越小,发生适应性障碍的机会越多。

为何会出现适应障碍呢?

适应障碍必定存在应激源或刺激源,引起发病的应激源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可以是突然而来,也可以是缓慢发生。应激源可以是突然发生的事情,如天灾人祸,也可以是缓慢发生的人际关系、健康状况、法律纠纷等;作为此次的应激源:“新冠肺炎”,以及由此引发的“亲友的感染、病重、甚至离世,长期居家不能外出,害怕自身感染,无生活来源等”种种因素,都可能成为此次适应障碍的应激源。

其次,人的个性心理特点,与遗传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同样的应激源状态下,有些人适应良好,有些人适应不良。这就说明个体的性格人格特点是本病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应激源对人体会产生影响,致使人体神经递质及内分泌紊乱,从而出现一系列症状。

适应障碍的主要表现:

适应障碍的病症表现及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患者的病情个性特征、刺激源的严重程度及时间长短、周围的社会支持。适应障碍的表现形式多样,一般与年龄有一定联系:如成年人多见情绪症状以及与之有关的躯体症状均可出现,但达不到焦虑或抑郁的诊断标准;青少年以出现反社会行为为主,如侵犯他人的权益或行为与年龄不符,如逃学、偷窃、说谎、斗殴、酗酒、破坏公物、过早开始性行为等;儿童则可表现为退化现象,如尿床、幼稚言语或吸吮拇指等。病程一般不超过6个月,预后一般都是良好的,尤其是成年患者。

适应障碍的临床表现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抑郁型,是成年人中最常见的适应障碍类型,临床表现以抑郁症状为主,但比重型抑郁症为轻,病人出现无望感、哭泣、沮丧等症状;

2、焦虑型,以神经过敏、心烦、紧张不安为主要表现;

3、混合情绪型,同时有抑郁、焦虑及其他情绪异常,从症状的严重程度来看,比重型抑郁症和焦虑症为轻;

4、品行异常型,主要表现为对他人权利或社会准则的侵犯、暴力行为,如逃学、破坏公物、乱开汽车、打架、不履行 法律责任等,这些表现多见于青少年;

5、情绪和品行混合型,即既有情绪异常,也有上述品行异常表现;

6、躯体型,其主要症状为疲乏、头痛、背痛或其他不适,而这些症状又不能诊断为某种躯体疾病;

7、工作抑制型,主要表现在工作能力方面,如某患者原来工作能力良好,近来突然难以进行日常工作,不能学习和阅读资料,不能写东西或不 能作报告等,而患者在情绪上并无抑郁或焦虑症状,也无恐怖症状;

8、退缩型,表现为社会性退缩而不伴有抑郁或焦虑心境。

按照2013年美国精神科学会出版的第5版《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中适应障碍的诊断标准:

A 、在可确定的应激源出现的3个月内,对应激源出现的情绪反应或行为的变化。

B 、这些症状或行为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具有以下1项或2项 :1) 即使考虑到可能影响症状严重度和表现的外在环境和文化因素,个体显著的痛苦与应激源的严重程度或强度也是不成比例的。2)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明显损害。

C、 这种与应激相关的症状不符合其他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且不仅先前存在的某种精神障碍的加重。

D、 此症状并不代表正常的丧痛。

E、一旦应激源或其结果终止,这些症状不会持续超过随后的6个月。

如何治疗适应障碍?

1、 心理干预:目标是通过心理辅导帮助患者正视目前正在遭受的担忧和冲突,找到减少应激源的办法,提高应付能力,从不同角度看待应激源。即①正视新冠肺炎,阅读官方权威机构发布的疾病防控知识,不能频繁去关注,不信谣、不传谣;②尽量保持正常日常生活作息;③调整心态、加强锻炼、多与他人沟通;④保持良好睡眠和规律饮食。

2、 药物治疗:研究表明,使用适当的药物治疗,并结合心理辅导,有利于病人的较快康复。鉴于目前受过系统临床训练的心理咨询专业人员较少,药物治疗显得更为重要,能明显改善患者病情,特别是对于自身心理调整未见明显疗效的患者,辅以药物治疗至关重要。对以情绪异常为主的病人,可酌情选用抗抑郁药或抗焦虑药,有助于稳定情绪,改善睡眠;对出现冲动行为者,可短时间给予抗精神病药,以中小剂量为宜。

预后:适应障碍是自限性疾病,最长不超过6个月后症状消失,预后是良好的。

总的来说,适应障碍在生活中较少受到人们的重视,多被人们冠以“思想病”、“能力差”等等,如果不能正确应对,往往会演变为严重的情绪障碍。所以,积极面对自己的情绪问题,主动做出改变才会让自己的心理健康得到保证。

本文指导医生:
潘集阳

潘集阳教授 主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

擅长疾病: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和睡眠障碍(包括儿童与...[详细]

(责编:麦琼璇 通讯员:张灿城)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