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10%“小三阳”患肝癌几率高

家庭医生在线 2012/8/3 11:37:03 举报/反馈

  专家建议,成年人最好注射20微克/次的剂量。而对于不幸查出“大三阳”、“小三阳”的患者,专家提醒:护肝降酶只是种治标不治本的“姑息疗法”,而应反复跟进病情的变化。对于HBV—DNA呈阳性且肝功能检查反复或持续半年以上出现异常者,即使是“小三阳”也应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避免因反复或持续的肝炎活动导致肝脏纤维组织增生,最终演变成肝硬化肝癌

  高危人群注射疫苗要加大剂量

  “我们在临床发现,在注射了疫苗的人群中,大约有四成成人查不出抗体。”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教授张朝曦说,在多数情况下,查不出抗体是因为注射的量不足。目前许多人单次接受的注射量在5~10微克,其实这远远不够。按最新的中华医学会《慢性乙肝防治指南》,成人应接受20~40微克的注射量才更有效。

  “但这种观念仍鲜为人知。以前都开5~10微克/次的量,现在医生开出20微克/次的量,到了药房,计价处就会来复核——是不是开错了?过了计价关,注射的护士又犯嘀咕——这么大的量,打下去不会有问题吧?连医院的相关工作人员都不了解,何况普通民众!”张朝曦说,这种宣传的不到位和认识上的差距使得不少人注射肝炎疫苗后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据他介绍,其实疫苗注射严格来说,要区分一般人群和高危人群,后者包括医护人员、防疫人员、经常接触人体血液的工作人员、乙肝患者的家庭成员、器官移植患者、需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有多个性伴侣或男同性恋者、免疫功能低下者等,这类人需要更大的注射剂量。他建议,成年人最好注射20微克/次的剂量,如果仍没效,则应加大剂量和针次,但不要超过40微克/次。

  “当然,也有注射20微克/次,完成全程共三针后仍查不出抗体的情况。这种情况多出现在免疫功能低下或无应答的人身上,对这部分人可进行第二次免疫程序,即再接种三针。也有少数人注射乙肝疫苗后产生过抗体,而过一段时间后又检测不到抗体,这其中可能有一种情况是抗体处于休眠状态而检测不到。但这种人一旦感染了乙肝病毒,抗体的免疫记忆将会被唤醒而发挥作用。”张朝曦解释,抗体虽是乙肝疫苗接种以后最主要的指标,但不是唯一的结果。注射了足够剂量疫苗的人,即使最终查不出抗体,但他们得乙肝的几率也相对会小一些。

  张朝曦说,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注射疫苗除了每针要足量之外,还要严格按照程序(0、1、6月)共注射三针并定期复查,看有没有必要再打加强针,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预防效果。

  部分“小三阳”可直接转化成肝癌

  人们普遍认为“大三阳”表示乙肝病毒复制活跃,转氨酶高,对身体危害大,“小三阳”则表示肝炎病情好转,病毒复制少,转氨酶下降,危害不大。但大量研究表明,真正决定患者病情轻重和愈后好坏的因素是:乙肝病毒DNA是否复制以及复制的活跃程度,其次才是肝功能是否正常。张朝曦指出,临床上,治疗慢性乙肝,关键在于病毒的控制和清除,不能光看转氨酶是否下降。

  单纯转氨酶下降意义不大

  “即使是通过药物让转氨酶下降,意义也不大。”张朝曦称,一旦查出过“大三阳”、“小三阳”,说明人体的肝脏已被实实在在地损害过,即使转氨酶下降、甚至“大三阳”转为“小三阳”了,也不能掩盖肝细胞曾经受损的事实,也不等于病毒已不存在并且不会再次活跃起来。相反,有一部分“小三阳”患者体内的病毒已经变异,而且在没配合有效的抗病毒治疗的情况下,病情可能继续恶化。

  因此,专家建议,“小三阳”患者即使只查出是HBV—DNA少量复制,也须反复跟进病情的变化,如果HBV—DNA呈阳性且肝功能检查反复或持续半年以上出现异常,就应引起警惕,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因为反复或持续的肝炎活动会导致肝脏纤维组织增生,最终演变成肝硬化,其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的比例也比较高。

  10%“小三阳”患肝癌几率更高

  专家指出,以前人们通常认为慢性肝炎到肝癌中间会经历肝硬化这个阶段,但近年来有研究发现,乙肝患者只有部分遵循这条规律,有一部分“小三阳”患者可直接转化成肝癌。因为乙肝病毒具有整合功能,可诱导肝细胞突变,改变原来的形态而逃避了免疫监视,因此可能存在着测出的指标呈现阴性的假象,令患者放松警惕而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一旦出现症状才检查时,很可能已患上了肝癌,甚至已是肝癌晚期。这也是近年来有些专家认为部分“小三阳”病情比“三大阳”严重的原因。事实上,这种情况约占“小三阳”患者总数的10%,它的特点是病毒变异,复制活跃,传染性强,其转化为肝硬化、肝癌的几率比多数“大三阳”可能更高。在治疗上,可采取免疫疗法与抗病毒药物相结合,促使乙肝病毒DNA转阴,肝功能恢复正常,而不应仅仅是护肝降酶这种治标不治本的“姑息疗法”。

  酒精对肝的损害仅次于肝炎病毒

  “养肝护肝虽有不少讲究,但无论是从正常人养生防病的角度,还是肝病患者调养的角度来看,酗酒都应成为最重要的饮食禁忌。”张朝曦称,肝脏是酒精代谢的主要器官,过量或长期嗜酒者,肝中反复蓄积和长期残存的乙醛可严重损害肝细胞,使肝细胞出现脂肪变性甚至坏死等病理变化,引发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肝硬化等。

  即使少量饮酒危害也很大

  据临床观察,急性肝炎潜伏期的患者,由于大量饮酒,可突然发生急性重症肝炎,并可能出现急性肝功能衰竭;慢性肝炎患者一次大量饮酒可引起慢性肝炎急性活动,激发黄疸;乙肝“大三阳”、“小三阳”者,长期饮酒易致肝硬变和促发肝癌,缩短寿命。总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已受到损害,各种代谢乙醇的酶类活性减低,肝脏解毒功能下降,因此即便少量饮酒,损害也是比较大的。

  乙肝患者应坚决戒酒

  无论是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还是酒精性肝硬化,其病变的严重程度和饮酒史长短、饮酒量多少及营养状况有关,这三种症状可单独出现,但多是混合存在。一般来说,酒精性脂肪肝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一般患者除了出现消化不良、上腹隐痛、口干口苦、口腔溃疡,偶尔也可有轻度黄疸等表现。早期只要及时戒酒,几个月后多可逆转;而酒精性肝炎症状已有所加重,其表现与病毒性肝炎有些相似,严重者可出现黄疸加深、肝内胆汁淤积,患者还可能伴有发热、脾肿大、腹水,重症者甚至出现肝功能衰竭等情况。如能及时治疗并从此戒酒,尚可稳定病情甚至还有逆转的希望,而一旦进入酒精性肝硬变阶段,就不可逆转了——有资料显示:发生肝硬化后约25%患者出现并发症,如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因此,乙肝患者更应坚决戒酒,以免给本来已受到病毒侵害的肝脏“雪上加霜”。

 

(责编:刘晓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关于乙肝病毒携带者

你好:乙肝病毒携带者(AsC)是指HBsAg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很少有肝病相关症状与体征,肝功能基本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根据传染病学的原理,人体感染病原体后可以有五种感染状态,即一过性感染,隐性感染,显性感染,潜伏性感染和病原携带状态.病原携带状态是指病原体与人体的免疫状态保持相互的平衡,即病原体所引起的机体组织损害和功能障碍轻微,所以缺乏明显的临床表现;但同时,机体的免疫功能又不足以清除病原体,因此病原体长期存在人体内.  具体到“乙肝病毒携带者”,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种表现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阳性,血清中高水平的乙型肝炎病毒(即HBVDNA阳性)而转氨酶(ALT)正常.此种表现常见于在围产期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并由于幼年时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而长期处于免疫耐受状态,长期携带病毒,其自发或治疗相关的HBeAg清除率均很低.  另一种状态称为非活动HBsAg携带状态,表现为HBsAg阳性超过6个月以上,HBeAg阴性,而抗HBe阳性,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水平较低(即HBVDNA阴性),且转氨酶持续正常,对这部分携带者进行肝组织学检查,也没有明显的慢性炎症表现.  对第一种情况的长期随访发现,约29%在成年时出现转氨酶的升高和波动,约3%出现胆红素水平的升高,甚至5%出现2次以上的转氨酶波动.说明部分病毒携带者长期的携带状态是不稳定的,病毒与机体免疫平衡有可能被打破,继而出现肝炎的表现.而非活动HBsAg携带状态中,约4%左右会出现HBeAg的再次阳性,约24%虽然始终保持HBeAg的阴性,却有转氨酶的波动,成为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因此,乙肝病毒一旦感染,很难彻底清除.  在有关乙肝的术语中,老百姓对“大三阳”“小三阳”最为熟悉,但究竟什么是“大三阳”“小三阳”却不甚了了.所谓“大三阳”是指HBsAg阳性,HBeAg阳性和抗HBc阳性,而“小三阳”与“大三阳”的区别在于HBeAg阴性而抗HBe阳性.“大三阳”常见于上述的第一种情况,而所谓的“小三阳”,可能是非活动HBsAg携带状态,也可能是由于病毒在感染过程中发生变异,HBeAg阴性而抗HBe阳性.  实际上,“大三阳”和“小三阳”并不是医学专业术语.HBeAg是病毒活动型复制的标志,HBeAg阳性表示病毒还在活动,请注意,是病毒而不一定指疾病.以往因为不能测定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只能间接地通过HBeAg的测定来反映病毒是否存在活动.现在由于能够直接测定乙型肝炎病毒,所以,不应该把注意力盯在“大三阳”“小三阳”上,而应该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是否阳性和水平高低.  转氨酶(ALT)正常的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肝硬化年发生率约为0.5%.HBsAg和HBeAg双阳性以及单纯HBsAg阳性者的肝癌发生率,每年每十万人中分别为1169人年和324人,而HBsAg和HBeAg均阴性者的肝癌发生率每年每十万人中仅为39人.可见,“携带者”发生肝硬化和肝癌的危险性略高于非携带者.  了解了“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状态和未来的转归,我们可以这么说:乙肝病毒感染后很难彻底清除,需要长期进行动态观察,需要长期抑制病毒的复制.  那么是否有药物能帮助清除病毒呢?遗憾的是,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药物能够清除“携带者”体内的病毒.因为携带状态是病毒与机体免疫功能平衡的结果,而抗病毒治疗的这个外因需要依赖于机体的内因起作用.只有当感染者出现转氨酶升高时,表明机体自身已经对感染病毒的肝细胞进行攻击,而这个时候应用抗病毒药物往往具有一定的效果.  鉴于“携带者”又有可能发生炎症活动,有肝硬化和肝癌的危险性,因此,非活动HBsAg携带状态应该每6~12个月检查1次转氨酶,HBsAg阳性且HBVDNA阳性者应该每3~6个月检查1次转氨酶,这样能够及时发现病情的活动,以便及时治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祝你健康

Q:小三阳没有及时抗病毒治疗有什么危害?

“大三阳”肝炎没有及时、规范的抗病毒治疗,会被耽误成“小三阳”肝炎;很多“小三阳”肝炎又常常被耽误,为什么呢?“小三阳”肝炎是变异病毒感染,病毒复制水平较低,表示炎症的转氨酶升高的幅度也不很大,通常不被重视。  “小三阳”肝炎与“大三阳”肝炎很不相同,有些医生还是用“大三阳”肝炎的标准,来诊断“小三阳”肝炎,错误的认为:必需转氨酶80以上持续几个月才是肝炎,不够者当做慢性携带长期观察不治疗;病毒定量较低即使转氨酶偏高,也不认为是肝炎,有责任心的也只是开些护肝降酶药。病情反反复复,到脾脏肿大了才引起重视。  “小三阳”肝炎病变进展可以较重,发生肝硬化和肝癌的70~80%是“小三阳”肝炎。“小三阳”就是缺少E抗原的变异病毒感染的肝炎,有E抗原才有免疫耐受性,能耐受乙肝病毒感染而不引起病变。没有E抗原就没有免疫耐受性,这种病毒复制能力虽然较小,引起肝细胞的病变却较重。

Q:我是小三阳乙型肝炎病毒定量是6.6✘1.2肝功能谷丙转氨酶5

您好,转氨酶还是轻度升高了,当然不一定是肝炎导致的,熬夜或者服药都可能导致,建议复查一下,没有继续升高即可不必担心。目前对于乙肝患者只要肝功能正常一般不主张积极治疗,只需定期复查肝功能、腹部超声、乙肝病毒DAN复制量等监控病情即可。假如要用药治疗最好到正规大医院就诊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另外平时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饮酒等,适当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