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中国家长常见的早教误区

家庭医生在线 2012/3/7 22:09:49

中国家长常见的早教误区

  早期教育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已很耳熟,但事实上大多中国家长对早教的具体内容却不是很了解,其中甚至有误解。小编提醒:早教目标是激发、培养孩子的兴趣,而不是短暂地掌握一些技能,给家长一种满足感。

  “右脑开发”开发些啥?

  儿童在6岁以前是开发右脑的黄金时期,如果错过这个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传统“填鸭式”教育的影响,孩子将会变成只会使用左脑思维的“左脑 人”,成为不善于创造、不善于创新的“机械人”。联合国倡导在21世纪全面开启人类智慧工程——全脑工程。而全脑工程的实质和核心就是开发人特别是儿童的 右脑。

  研究显示,人的左右脑分管不同的功能,左脑称为“学术脑”,主要负责语言、逻辑、数学和分析等功能,简单地说就是运用逻辑思维把事情条理化。在 幼儿时期,通过训练孩子背诵儿歌和诗词、学习生字、练习简单的加减法等都能刺激孩子的左脑发育。右脑又称“艺术脑”,主管韵律、图画、想象、情感、创造 力。孩子是否具有创造力和想像力,右脑起着重要作用。通过舞蹈训练、画画、听音乐以及让孩子做简单的设计等,都对右脑发育有极大帮助。

  从手与脑的关系来看,人的左脑支配右半身活动,右脑支配左半身活动。右脑功能的开发和利用,对整个大脑的协调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和灵活性有积极 作用。如果想充分挖掘大脑两半球的潜力的话,开发右脑很重要,尤其在婴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时期更是如此。而0-6岁是开发右脑的最佳时期。

  早教理论是否适合中国孩子?

  孩子的早期教育共性很多,他们有很多共同的特征,这一点中西方孩子没有太大区别,适合国外儿童的教育模式,在某种意义上同样适合中国儿童,这个 阶段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模式可以引进,但一些内容上的差异还是存在的,相应的调整也是有必要的。早期教育的效果不是短期能看出来的。技能训练、潜能开发 是以兴趣为出发点,而不是短暂地掌握一些技能,给家长一种满足感。早教目标是培养孩子的兴趣,激发孩子的兴趣。

  中国家长的早教误区

  误区一 早教可以创造“神童”

  由于一些父母“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心愿过强,于是便有了“教育越超前越好”一说,早期教育进入家庭就“演变”成了“超早期的行为能力训 练”。很多家长一提开发智力,就认为是教孩子认字学知识,其实教孩子玩耍也是在开发孩子的智力。0-3岁孩子就应该是蹦蹦跳跳、听音乐、走直线、卷地毯的 阶段。

  误区二 玩等于浪费时间

  很多妈妈一心想让孩子多多识字,于是让孩子做数学加、减题,但孩子却往往不领情,学得不好,妈妈们就急了。要开发宝宝的右脑,最好的办法就是和他玩“捉迷藏”。先把东西藏起来,让宝宝去寻找;或让爸爸躲起来,等宝宝去找。

  对1-3岁的宝宝来说,这个时期他们左右脑发育已处于活跃期,可以多鼓励宝宝绘画,如果你的宝宝习惯用左手拿东西,不必纠正他。经常让孩子交替使用左、右手,可更好地开发大脑两半球的智力。

  误区三 越早弹奏乐器越好

  让宝宝从小接触音乐,并不是要强迫他们学习技能,而是要从生活及游戏中帮助他们学习音乐,要配合一些音乐游戏,刻意、主动地启发孩子对音乐的兴 趣,让孩子积极地参与;或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去感受音乐的美,激发孩子对音乐的热爱。孩子3岁时,可以让孩子接触一些乐器,不过孩子尚小,坐不住,理解力 也差,还不宜学乐器。此时接触乐器只是让他先有些感性认识,调动他的兴趣,可待他4岁左右再学也不迟。

  误区四 强迫孩子改掉左撇子

  善于用左手活动的人,其右侧大脑半球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成为“优势半球”。如果强迫“左撇子”改为右撇子,则已经建立的右侧优势半球要改为左侧,会造成原来的语言中枢功能紊乱而出现口吃,甚至有的孩子出现唱歌时曲调走样、口齿不清、发音不清、不准等现象。

(责编:方徽雯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应该怎样进行早教?

现在早教有两种,家庭性的早教和早教中心。早教中心是有老师来上,但是只有家长才是最了解自己宝宝的,它并不会根据每个宝宝自身的特点就对您多加顾。归根究底还是需要靠家长的。宝宝早教是从0岁开始的。很多家长不太明白,宝宝刚出生什么都不懂怎么早教。早教从0岁开始其实并不是从宝宝开始的,而是需要家长先从最基本的早教生活基础理论开始看起的,先是引导家长,然后让家长懂得如何引导宝宝。建议多和宝宝说话沟通,说话的语气要多一些抑扬顿挫。抚摸和拥抱也是很重要的,妈妈要利用抱、喂奶、换尿布等机会,抚摸宝宝的头部、四肢、身躯,同时伴随谈话。当宝宝啼哭时可以抱抱给他以安全感

Q:冯德全早教怎么样?哪个牌子的早教机最适合宝宝用?

感觉还不错,是一套适合中国家庭的早期教育解决方案。使宝宝能够轻松的学,轻松的掌握知识。

Q:面对孩子有胎记,家长如何避免治疗误区?

一、家长观念误区:一些家长认为“红胎记”是福气的象征,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病变是胎里带来的,不能去除。当病变扩大时,严重的将影响患者功能与外观,将会错过较佳治疗时机。二、家长认识误区:认为是“胎记”,可以自行消退,不需要治疗。而鲜红斑痣不同于胎记,在血管瘤中,只有极少数单纯性的毛细血管瘤可自然消退,而大部分不会消退,会继续扩张增大。三、家长不听医嘱:家长在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治疗方法后,认为只要交给医生便可以治好胎记,便开始掉以轻心,治疗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治疗不彻底,胎记再次复发。四、家长听信偏方:社会上一些江湖游医抓住患者家长求医心切的心理,打着“偏方、秘方”的幌子骗取患者钱财,不仅治不好胎记,甚至还会延误患者病情。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