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孩子溺水怎样自救或救他人

家庭医生在线 2012/6/11 18:17:41

  溺水是人淹没于水中,因为水中污泥和杂草堵塞呼吸道或因反射性喉、气管、支气管痉挛引起窒息称为淹溺或溺水。临床特征识别为尚处于濒死期溺水者获救后,往往表现为神志不清,呼吸停止,心跳脉搏微弱、四肢厥冷,血压下降或测不到,上腹部膨隆,双眼结膜充血甚至心跳停止。

  每年因溺水死亡的儿童不计其数,家长很有必要为孩子上一堂教育课,教会孩子在玩水时如何自救、或救他人:

  ■自救

  不熟悉水性或误入水者,落水后不要心慌意乱,应保持头脑清醒。正确的自救方法是采取仰面位,头顶向后,口向上方,尽量使口鼻露出水面,以便能够进行呼吸。呼吸时,呼气宜浅,吸气宜深,则能使身体浮于水面,以待他人抢救。

  千万不可将手上举或拼命挣扎,因为举手反而容易使人下沉。会游泳者,若因小腿腓肠肌痉挛(抽筋)而致淹溺,应息心静气,及时呼救求得援救。

  同时,自己应将身体抱成一团,浮上水面,深吸一口气,再把脸浸入水中,将痉挛(抽筋)下肢的拇趾用力向前上方抬,使拇趾跷起来,持续用力,直到剧痛消失,痉挛也就停止。

  ■互救

  救护者应保持镇静,尽可能脱去外衣裤,尤其要脱去鞋靴,迅速游到淹溺者附近。对于筋疲力尽的淹溺者,救护者可从头部接近;对神志清醒的淹溺者,救护者应从背后接近,用一只手从背后抱住淹溺者的头颈,另一只手抓住淹溺者的手臂游向岸边。

  救援时要注意,防止被淹溺者紧抱缠身而双双发生危险,如被抱住,应放手自沉,从而使淹溺者手松开,以便再进行救护。

  ■出水后医疗急救

  先清除溺水者口鼻淤泥、杂草、呕吐物等,打开气道。随后将淹溺者腹部置于抢救者屈膝的大腿上,头部向下,按压背部迫使其呼吸道和胃内的水倒出,但不可因倒水时间过长而延误复苏;对呼吸、心搏停止者应迅速进行心肺复苏,尽快行口对口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口对口呼吸时吹气量要大;等120急救人员来到后入院进一步治疗观察。

    16名学生溺亡 暑期将至如何确保孩子的安全?

    山东莱芜7名学生酒后游泳溺水身亡

    父母应如何预防宝宝在家中溺水

(责编:方徽雯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猝死怎么急救自救

如果出现猝死的症状,自救方法有以下几种:
第一,要尽快服用家庭常用药物,如阿司匹林、硝酸甘油等,以有效缓解症状,争取时间;
第二,卧床休息,不进行劳动活动等加重病情的劳动行为;
第三,尽快寻求帮助。
不要强忍。不要害怕打扰到别人,总的来说,时间是第一要素。患者必须抓紧时间,尽快实施上述自救行动。

Q:溺水如何自救

  急救步骤

  1.大声呼叫后实施水中救援:大声呼叫,以得到其他人的帮助。迅速拨打120,随后救助溺水者上岸。
  2.迅速检查:迅速检查溺水者的身体情况,立即清除其鼻内的淤泥、杂草和呕吐物等(须用纱布或手帕裹着手指),解开其衣扣、领口。判断心跳、呼吸是否存在,如已停止,立即行心肺复苏术。(详见《生命救助手册》第5页)
  3.控水:若溺水者有心跳和呼吸,则可对其进行控水。
  方法一:顶腹控水。救助者一腿跪地,另一腿屈膝,将溺水者的腹部项在屈膝侧的大腿上,使其头下垂;接着按压溺水者背部,使胃内积水流出。
  方法二:抱腰控水。救助者从后面抱着溺水者腰部,使其背向上,头向下,使水流出来。
  4.穴位按压:用手指按压人中、合谷等穴位,刺激溺水者苏醒。
  5.注意保暖:用衣服、毛毯等物包裹溺水者全身。

  救助溺水者上岸法

  岸上救助法
  不会游泳者或没有救助经验者不要贸然下水救人,救助者应大声呼叫请求支援,然后用长木棍或长绳等物将溺水者拉回岸边。

  水中救助法
  下水救助溺水者时,要从溺水者的后方游过去。从后方用手肘托住溺水者的头部或挽住其胸部,使其面部露出水面,然后将其拖上岸。

  被溺水者紧紧抱住后的解脱法
  a. 对面抱头解脱法: 当救助者被对方迎面抱住头时,可一手抓住对方的手腕,另一手将对方的手臂使劲往上推,身体同时下沉。在解脱的过程中,拧住对方的手臂,将其背部朝向自己,然后一手抱紧对方带向岸边。
  b.对面抱腰解脱法: 当溺水者对救助者抱腰不放时,救助者可用手掌使劲上推对方鼻尖, 使其疼痛而松开双手。趁对方松手之机,另一手压制其肩膀, 将对方背部转向自己,然后抱紧带向岸边。
  c. 背后抱腰解脱法: 救助者可用一手抓住对方一个手指头,使劲向外压,使其疼痛而松手;再将其手扭转,使其背部朝向自己,然后抱紧带向岸边。

Q:心脏病自救的方法是什么?

心脏病的自救方法,突发心脏病,立即休息,保持呼吸通畅;立即拨打120,立刻服用备用急救心脏病药。并尽量呼叫旁边人帮忙。当突发心脏病时,必须马上对其进行有效的干预,才有可能挽回生命,多数发作都是突发,可发生于家里或者工作中,所以争分夺秒急救是非常重要的。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