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障碍遗传与传染
Q:

遗传性凝血酶原缺乏怎么治

A:

你好,凝血酶原缺乏的诊断需要对凝血酶原的活性和抗原检查、病史和家系的研究。在遗传性凝血酶原缺乏的诊断作出之前,一定要排除由于肝病、华法林过量等造成的维生素K缺乏相关的继发性凝血酶原缺乏。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病史分析和实验室检查就可以将两者区分开。[详细]

Q:

?是一个被确诊为遗传性抗凝血酶III缺乏...

A:

你好遗传性抗凝血酶Ⅲ缺乏症是一种罕见的凝血因子遗传性缺陷目前累计病例约55例。本病因功能正常的蛋白质合成降低所引起者又称低凝血酶原血症而异常蛋白质分子合成引起者称为异常凝血酶原血症。[详细]

Q:

传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治疗方法,治疗遗传性...

A:

每4~6周给以FⅩⅢ浓缩剂或冷沉淀进行预防性治疗。有研究表明,应用血浆来源的FⅩⅢ浓缩剂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出血[详细]

Q:

我哥们的妻子因为遗传性凝血因子Ⅺ缺乏现在...

A:

你好建立遗传咨询严格婚前检查加强产前诊断减少患儿的出生一旦发现病情应该及时检查并接受一定的治疗希望上述对你有所帮助[详细]

Q:

遗传性凝血因子Ⅹ缺乏该如何治疗

A:

你好,因子ⅩⅢ缺乏的出血表现通常比较严重,特别是在儿童期即可能发生致命性的脐带出血和中枢神经系统出血。在80%的未接受治疗的患者中可能发生脐带出血,而中枢神经系统出血的比率也高达30%。遗传性凝血因子ⅩⅢ缺乏是一种罕见的隐性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在遗传性凝血因子ⅩⅢ缺乏患者血浆中FⅩⅢ-A的活性和抗原通常都无法检测到[详细]

Q:

遗传性凝血因子Ⅴ缺乏症是什么?

A:

你好,本病仅纯合子患者有出血症状。其FⅤ:C常小于10%。表现为皮肤淤斑,鼻出血,牙龈出血,月经过多,创伤或拔牙后出血,手术后可出现严重出血,血尿和消化道出血也有发生。[详细]

Q:

遗传性凝血因子Ⅴ缺乏症吃什么药

A:

目前尚不明确血浆FⅤ水平需多少才能维持正常止血机制。一般认为FⅤ达到25%可进行手术。FⅤ在4℃不稳定,应输注新鲜血浆或新鲜冰冻血浆,也可输注浓缩血小板,其FⅤ约占总量的20%。冷沉淀中FⅤ不能浓缩,效果不如FⅧ。一般输注新鲜血浆15~25ml/kg,可提高FⅤ水平15%~30%,可根据FⅤ:C测定水平和止血效果调整。FⅤ半衰期约12~14h,每天用药1~2次。除进行手术外,预防治疗一般不需要。输...[详细]

Q:

我是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ⅩⅢ缺乏患

A:

你好,遗传性凝血因子ⅩⅢ缺乏患者,根据你的病例来看,可能是你锻炼方式不正确,也有可能是你营养没跟上导致。正确的锻炼方式应该是:多运动,适当运动,不能去挑战体力极限,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详细]

Q:

本人血友病乙,遗传缺少凝血因子九因子,请...

A:

第9因子即血浆凝血活酶成分,在凝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第9因子参与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缺乏缺乏易导致出血.平时应防止基础疾病,如控制感染,积极治疗肝,胆疾病,肾病,抑制异常免疫反应等.避免接触和使用可加重出血的物质及药物.紧急情况下补血小板和第9因子.医生询问:[详细]

Q:

是一个被确诊为遗传性抗凝血酶III缺乏症...

A:

你好遗传性抗凝血酶Ⅲ缺乏症是一种罕见的凝血因子遗传性缺陷目前累计病例约55例本病因功能正常的蛋白质合成降低所引起者又称低凝血酶原血症而异常蛋白质分子合成引起者称为异常凝血酶原血症。[详细]

Q:

自己一直就是患了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这种病...

A:

您好可每4~6周给以FⅩⅢ浓缩剂或冷沉淀进行预防性治疗有研究表明应用血浆来源的FⅩⅢ浓缩剂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出血当然要到医院进行详细检查和治疗不要随意吃药[详细]

Q:

遗传性抗凝血酶Ⅲ缺乏症吃什么药

A:

 ATⅢ缺乏症并发血栓,可采用的药物是肝素、口服抗凝、ATⅢ替代治疗及雄激素制剂。  1.肝素是并发静脉血栓急性期的主要治疗手段,某些大面积血栓栓塞急性期病例需考虑溶栓治疗。普通肝素的有效抗凝需维持APTT时间1.5~2倍延长。无血栓并发症的ATⅢ缺乏妇女,妊娠早期或分娩期普通肝凝剂量使APTT延长10s。常采用肝素皮下注射6250U,2次/d,分娩日停肝素,在产后48~72h恢复使用肝素,之后改...[详细]

Q:

遗传性凝血因子Ⅹ缺乏

A:

你好啊,建议最好到医院去做遗传咨询,严格婚前检查,加强产前检查诊断,减少患儿的出生。怀孕的时候做好产检措施。[详细]

Q:

我是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ⅩⅢ缺乏患者我也对这...

A:

你好遗传性凝血’‘因子ⅩⅢ缺乏患者根据你的病例来看可能是你锻炼方式不正确也有可能是你营养没跟上导致正确的锻炼方式应该是:多运动适当运动不能去挑战体力极限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详细]

Q:

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乏吃什么药

A:

治疗  在凝血因子Ⅶ缺乏的治疗中可以应用含FⅦ的血浆或凝血酶原复合物(PCC)基因工程的重组FⅦ也可以作为治疗的选择这些治疗措施主要应用在处理外科和产后出血虽然FⅦ的半衰期只有4~6h但是每隔8~12h治疗1次已经能够满足止血的需要即使在FⅦ只有正常水平的约10%时仍可以施行手术维生素K治疗对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乏没有效果[详细]

Q:

遗传性抗凝血酶Ⅲ缺乏症怎么回事

A:

遗传性抗凝血酶Ⅲ缺乏症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男女患病机会相等,以杂合子多见,多无临床症状,在静脉血栓患者中仅4%为ATⅢ缺乏症患者。[详细]

Q:

遗传性凝血酶原缺乏怎么回事

A:

遗传性凝血酶原缺乏是最为罕见的遗传性出血病之一,可以将凝血酶原缺乏分成两类: ①低凝血酶原血症(Ⅰ型缺乏),以抗原和活性同时降低为特点; ②异常凝血酶原血症(Ⅱ型缺乏),特点是抗原水平正常或正常低限,凝血酶原活性减低。[详细]

Q:

遗传性抗凝血酶Ⅲ缺乏症怎么诊断

A:

遗传性抗凝血酶Ⅲ缺乏症诊断,根据病情,临床表现、症状、体征选择做B超、X线、CT、心电图、血尿便常规及生化等检查。[详细]

Q:

遗传性凝血酶原缺乏怎么诊断

A:

遗传性凝血酶原缺乏诊断需要对凝血酶原的活性和抗原检查,病史和家系的研究,在遗传性凝血酶原缺乏的诊断作出之前,一定要排除由于肝病,华法林过量等造成的维生素K缺乏相关的继发性凝血酶原缺乏,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病史分析和实验室检查就可以将两者区分开。[详细]

Q:

怎么治疗遗传性凝血酶原缺乏

A:

遗传性凝血酶原缺乏对于轻微的出血,可予以输注血浆治疗,而对于较严重的出血则需要用浓缩凝血酶原复合物(PCC)治疗。在应用凝血酶原复合物时应该用较低的剂量以避免血栓形成。对大多数病例而言,将凝血酶原升至正常水平的0%~20%就能够满足止血的需要。维生素K治疗对遗传性凝血酶原缺乏没有效果。 [详细]

Q:

遗传性抗凝血酶Ⅲ缺乏症的病因是什么

A:

遗传性抗凝血酶Ⅲ缺乏症病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抗凝血酶Ⅲ缺乏。[详细]

Q:

遗传性凝血酶原缺乏是什么病

A:

遗传性凝血酶原缺乏是最为罕见的遗传性出血病之一,可以将凝血酶原缺乏分成两类: ①低凝血酶原血症(Ⅰ型缺乏),以抗原和活性同时降低为特点; ②异常凝血酶原血症(Ⅱ型缺乏),特点是抗原水平正常或正常低限,凝血酶原活性减低。[详细]

Q:

遗传性抗凝血酶Ⅲ缺乏症怎么办

A:

遗传性抗凝血酶Ⅲ缺乏症可采用的药物是肝素、口服抗凝、ATⅢ替代治疗及雄激素制剂。[详细]

Q:

遗传性凝血酶原缺乏要做哪些检查

A:

遗传性凝血酶原缺乏检查,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蝰蛇毒复钙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浆蝰蛇毒磷脂时间测定。[详细]

Q:

遗传性抗凝血酶Ⅲ缺乏症是什么病

A:

遗传性抗凝血酶Ⅲ缺乏症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男女患病机会相等,以杂合子多见,多无临床症状,在静脉血栓患者中仅4%为ATⅢ缺乏症患者。[详细]

Q:

遗传性抗凝血酶Ⅲ缺乏症要做哪些检查

A:

遗传性抗凝血酶Ⅲ缺乏症检查,胱氨酸、心电图、蛋白C、免疫电泳、便常规、抗凝血酶Ⅲ活性和抗凝血酶Ⅲ抗原、免疫电泳、胸部平片、CT检查、血常规、 便常规。[详细]

Q:

遗传性凝血酶原缺乏的病因是什么

A:

遗传性凝血酶原缺乏是因凝血酶原基因缺陷,分子结构异常引起,其中包括凝血酶原含量和凝血活性水平减少,严重者常见于纯合子患者,偶有少数病例,同时伴有轻型因子Ⅶ缺乏症。[详细]

Q:

遗传性抗凝血酶缺陷症如何诊断检查

A:

遗传性抗凝血酶缺陷症的诊断标准:①血栓形成或无症状,静脉血栓形成较动脉血栓形成多见。②常染色体显性遗传。③血浆AT:Ag降低或正常。④AT活性降低。鉴别诊断:主要需与获得性AT缺乏症进行鉴别,鉴别要点如下。1.无阳性家族史。2.有基础疾病和情况,包括①生理性减少:早产儿及新生儿、老年;②消耗性减少:DIC、严重感染、妊娠及产后期和手术后等;③肾脏疾病:肾病综合征和溶血性尿毒症;④肝脏疾病;⑤胃肠道...[详细]

Q:

遗传性抗凝血酶缺陷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A:

遗传性抗凝血酶缺陷症的治疗:遗传性抗凝血酶缺陷症的治疗:1.AT替代治疗AT浓缩剂或新鲜血浆。适于短期治疗,如手术前或分娩后,能迅速提高血浆中AT水平,使其保持在50%以上。输注ATlU/kg可提高血浆AT活性1%~1.5%。2.肝素并发静脉血栓急性期和妊娠期和分娩后早期使用。首次10~20U/kg静脉滴注,24h总量为10O~200U/kg。3.口服抗凝剂(华法林)在长期预防治疗中应用,如手术或...[详细]

Q:

遗传性抗凝血酶缺陷症的症状有哪些

A:

遗传性抗凝血酶缺陷症的临床表现:1.静脉血栓形成(60%)。常见部位为下肢深部静脉,其次为髂、肠系膜、盆腔、肝和门静脉等。2.40%的患者伴发肺栓塞,少数患者发生脑梗死。3.动脉血栓少见。4.约2/3的患者首次发病在10~35岁,15岁以下发病占10%。约85%的患者在50岁以前至少发生过1次血栓栓塞。5.血栓发生的常见诱因有手术、妊娠和分娩、口服避孕药等,但约1/3无诱因。[详细]

新闻 养生 育儿 美容 两性 饮食 心理 减肥 妇科 男人 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