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病人应该注意的饮食:1.卵巢癌病人饮食宜清淡,不食或少食高剂量乳糖以及过多的动物脂肪。2.饮食不偏嗜,多食用富含纤维素、微量元素及纤维素类食品,如香菇、黄豆、新鲜的蔬菜、冬菇及甲鱼、海带、紫菜、牡蛎等等。3.不食用烟熏、霉变、含有亚硝酸盐食物,少吃油炸、辛辣、腌制的食物,不吸烟、不酗酒、不暴饮暴食。4.卵巢癌晚期不能给予静脉高营养输注。5、手术前后宜服用人参皂苷Rh2(护命素),能够补益元气,调理身体,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同时对增加癌症患者的食欲很有帮助,能有效改善胃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服用同时,还可以适当让病人在饭后小坐或者注意日常的慢行散步,有利于病人恢复。
在卵巢癌的饮食中应注意不食用烟熏、霉变、含有亚硝酸盐食物,少吃油炸、辛辣、腌制的食物,不吸烟、不酗酒、不暴饮暴食。饮食不偏嗜,多食用富含纤维素、微量元素及纤维素类食品,如香菇、黄豆、新鲜的蔬菜、冬菇及甲鱼、海带、紫菜、牡蛎等等。
卵巢癌晚期饮食女人40岁后,或早或晚都会开始进入更年期,可出现一系列症状,并最终绝经。如果在40岁前就出现绝经,医学上称为卵巢萎缩,中医称之为“经水早断”。卵巢萎缩女性可以通过饮食来治疗卵巢萎缩,效果很好,下面妇科专家就来介绍一下,希望对女性有帮助。卵巢萎缩患者由月经紊乱、月经稀发,然后闭经,并伴轰热、潮红、阴道分泌物减少等更年期症状。测促卵泡素(FSH)增高,雌激素降低,B超检查可见卵巢萎缩。自体免疫性疾病、放化疗对卵巢的破坏、感染、无明显原因的卵巢萎缩等,都可引起卵巢萎缩。那么,治疗卵巢萎缩的食疗方有哪些?下列食疗利于卵巢萎缩的治疗:1、银杞明目粥:取银耳15克、枸杞10克、鸡肝100克、茉莉花10克、粳米100克以及调料适量。银耳用水发后撕成小片、鸡肝切成薄片与粳米共同煮粥。待粥煮至六分熟时,加入枸杞,继续煮熟,再放入调料和茉莉花,即可食用。2、灵芝炖猪蹄:取灵芝15克、猪蹄1只以及料酒、盐、味精、葱段、姜片、猪油等。将猪蹄洗净去毛,灵芝洗净切片。锅内放猪油,烧热后加葱姜煸香,放入猪蹄、水、料酒、盐、味精、灵芝,大火烧沸后改用文火炖至猪蹄烂熟,即可食用。3、哈士蟆炖冰糖:枸杞子、青豆洗净葱切段,姜切片将雪蛤膏盛入瓦钵内,加清水500毫升和一半葡萄酒汁,以及葱段、姜片,蒸2小时,取出,去掉姜、葱,沥尽水。除去雪蛤膏上面的黑筋膜,大的掰成数块,盛于钵内,加清水500毫升,另一半葡萄酒,蒸两小时,使其完全涨发,捞入大汤碗中,将清水180毫升及冰糖盛入大碗内,蒸1小时待冰糖溶化后弃掉沉淀物,倒入哈士蟆油的碗内,撒入枸杞子、青豆即可。具有滋补肝肾,滋养卵巢的功效。4、参鱼瘦肉汤:鱼鳔、猪瘦肉各50克,枸杞子、太子参各20克,生地18克。将鱼鳔用清水泡软,切成小条状;猪瘦肉洗净,切丝;其余用料洗净。将全部用料放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煮1—2小时,加食盐调味,喝汤吃鱼鳔、枸杞子及猪瘦肉,一天之内服完。具有滋阴降火的功效,对卵巢早衰很有效。妇科专家提醒:以上就是关于治疗卵巢萎缩食疗有哪些的介绍,虽然食疗方法相对于药物治疗来说占有无毒副作用的优势,但其见效非常缓慢,制作过程也比较麻烦,不适合都市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大家都知道,卵巢萎缩对于女性健康的影响很大,如果不积极治疗,很有可能对女性朋友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女性朋友如果出现卵巢萎缩的症状,要及早用芝元更舒安调理,避免疾病加重影响健康。芝元更舒安独含的强效生物活巢素对卵巢、子宫具有可靠、快速的滋养、激活功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真正内源性激活卵巢自主分泌雌激素的高科技物质。卵巢得到净化之后,生物活巢素进入卵巢的通道被打通了,生物活巢素顺利进入卵巢,深层作用于卵巢,全面滋养卵巢,复苏沉寂的卵巢,激活卵巢自主分泌雌激素的功能,让女性朋友的卵巢动起来,防止卵巢萎缩,恢复卵巢年轻态。
患有卵巢癌的女性,在日常的饮食中要少吃一些肥甘厚味的食物,对于像肥肉、皮等含油脂多的食物一定要避免摄取。日常饮食最好是以清淡为主,但并不是说就完全拒绝肉类食物,像鱼肉、鸡肉、鸭肉等含脂肪少的食物可以适量摄取。
目前卵巢癌的治疗方法主要采用综合治疗,就是手术加上化疗。全身性化疗是一项重要的辅助...
生秀杰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1)内分泌以及代谢问题等因素是诱发卵巢肿瘤的重要因素。现代很多都市女性工作和生活压力都比...
左约维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卵巢癌如果能在初期发现,90%可治愈。所以必须要对早期症状多加重视,并且立刻进行治疗。一经...
左约维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不同期别的卵巢癌预后不同,另外预后还取决于卵巢癌的类型、治疗效果及自身机体免疫力。...
生秀杰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有些学者研究发现,口服避孕药对某些恶性肿瘤,如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的发生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刘艳 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卵巢癌可发生任何年龄,年龄越高,发病越多。一般多见于更年期和绝经期妇女。20岁以下发病较少...
左约维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