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该男性重度贫血的原因可能有溶血性贫血、造血原料缺乏、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失血、骨髓造血功能异常等。 1.溶血性贫血:红细胞遭到破坏,寿命缩短。可能与遗传、免疫、药物等因素有关。治疗常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必要时进行输血。 2.造血原料缺乏:如铁、叶酸、维生素 B12 缺乏。可通过补充硫酸亚铁、叶酸片、甲钴胺等来改善。 3.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抗体攻击自身细胞,影响造血。需使用免疫调节药物,如羟氯喹。 4.慢性失血:如消化道慢性出血等,要明确出血部位并止血,同时补充造血原料。 5.骨髓造血功能异常:骨髓造血干细胞受损。可能需要骨髓移植等治疗。 该患者目前经过治疗症状好转,但仍需密切监测血常规等指标,明确贫血原因,以便采取针对性治疗,预防血色素再次下降。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感染。
贫血(anaemia)是指全身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总量减少至正常值以下.但由于全身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总量的测定技术比较复杂,所以临床上一般指外周血中血红蛋白的浓度低于患者同年龄组、同性别和同地区的正常标准.国内的正常标准比国外的标准略低.沿海和平原地区,成年男子的血红蛋白如低于12.5g/dl,成年女子的血红蛋白低于11.0g/dl,可以认为有贫血.12岁以下儿童比成年男子的血红蛋白正常值约低15%左右,男孩和女孩无明显差别.海拔高的地区一般要高些. 贫血患者红细胞计数的降低与血红蛋白浓度的降低一般是成比例的,但是小细胞低色素型贫血的红细胞计数减少比血红蛋白的减少相对的较少,以致贫血较轻时红细胞计数可以不低于正常.相反,大红细胞型贫血时,血红蛋白浓度相对地偏高,而红细胞计数偏低.当失水、水滞留或急性大量失血后血液总量尚未恢复到正常时,血红蛋白的浓度不能准确反映贫血的真实程度,因此临床上要考虑这些因素对贫血的影响.此外,在急性大量血管内溶血时,血浆内含有较高浓度的游离血红蛋白,这时血红蛋白测定的结果高于贫血的实际程度.在这种特殊情况下,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计数更能反映贫血的程度. “贫血”是指单位容积血液内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正常成人血红蛋白量男性为12—16克/100毫升,女性为11—15克/100毫升;红细胞数男性为400一550万/立方毫米,女性为350—500万/立方毫米.凡低于以上指标的即是贫血.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伴有头昏、乏力、心悸、气急等症状. 造成贫血的原因有多种:缺铁、出血、溶血、造血功能障碍等.一般要给与富于营养和高热量、高蛋白、多维生素、含丰富无机盐和饮食,以助于恢复造血功能.避免过度劳累,保证睡眠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