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血液疾病,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治疗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促血小板生成素、血小板输注及其他药物等。 1.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能抑制免疫反应,减少血小板破坏。 2. 免疫球蛋白:例如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可调节免疫功能,提升血小板数量。 3. 促血小板生成素:能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和分化,促进血小板生成。 4. 血小板输注:直接补充血小板,快速提升血小板数量,防止出血。 5. 其他药物:根据具体病因,可能会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或使用抗-D 免疫球蛋白等。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药物治疗应在医生的密切监测下进行,家长切勿自行用药。同时,要注意观察患儿的症状变化,定期复查血常规等相关检查。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特点是血小板显著减少,伴有皮肤粘膜紫癜,严重者可有其它部位出血如鼻出血、牙龈渗血、妇女月经量过多或严重吐血、咯血、便血、尿血等症状,并发颅内出血是本病的致死病因。过敏性紫癜的特点是四肢肌肤散布斑点或波及全身,重症患者伴关节疼痛或腹痛,便血、吐血、崩溃等,严重者可发展为紫癜性肾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免疫性综合病征,是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特点是血循环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使血小板破坏过多,引起紫癜;而骨髓中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幼稚化。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及慢性两种,二者发病机理及表现有显着不同。一、一般治疗:急性型及重症者应住院治疗。二、肾上腺皮质激素。急、慢性型出血较重者,应首选肾上腺皮质激素。三、脾切除:脾切除是有效疗法之一。四、免疫抑制剂。五、免疫球蛋白。六、达那唑。七、输注血小板。八、血浆置换。九、促血小板生成药。十、中医中药。
根据导致血小板减少的病因进行病因治疗如血小板在30×109/L(3万/mm3)以上出血不严重可不做特殊治疗因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为自限性疾病数天或1~2周可自然恢复如血小板数≤30×109/L(3万/mm3)为预防发生颅内出血可考虑以下治疗: 1.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是使血小板较快恢复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出血倾向泼尼松(强的松)用量为1~2mg/(kg?d)重症可先用2~3mg/(kg?d)再渐减量疗程约1个月或静脉滴注地塞米松 2.换血宜用枸橼酸磷酸葡萄糖(CPD)新鲜血不宜用肝素作抗凝剂更为理想的是血小板抗原匹配的血(例如由于PIA1抗原所致则用PIA1抗原阴性血)进行换血可清除抗体并可提供不被破坏的血小板 3.输血小板如血小板严重减少血小板少于10×109/L(1万/mm3)或出血危及生命可考虑输血小板换血或输新鲜血应输新鲜血小板以输入经处理过(用正常人的血浆洗涤过)的患儿母亲的血小板有效而安全可较彻底地移去抗体 4.输新鲜血输入血小板同型的血所输血小板虽可被患儿血内抗体所破坏但实际上可消耗抗体有利于病情恢复特别是当发生严重出血时可作为急救措施 5.免疫球蛋白国外有人主张输注免疫球蛋白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6.止血药物的应用由于血小板异常所致出血可用酚磺乙胺(止血敏)DIC高凝期用肝素消耗期可同时补充凝血因子和加用肝素纤溶亢进期可在肝素基础上加用抗纤溶制剂如氨基己酸氨甲苯酸(对羧基苄胺) 7.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