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由于免疫功能异常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多而引起的贫血。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输血治疗、脾切除、免疫抑制剂治疗及血浆置换等。 1. 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是首选药物,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能抑制免疫反应,减少红细胞破坏。免疫球蛋白也常用于治疗,增强机体免疫力。还可使用利妥昔单抗等药物。 2. 输血治疗:在贫血严重危及生命时进行,但要注意血型匹配和可能的输血反应。 3. 脾切除: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且存在脾大、脾功能亢进的患者,脾切除可能有效。 4. 免疫抑制剂治疗:环孢素、硫唑嘌呤等免疫抑制剂,适用于糖皮质激素无效或依赖的患者。 5. 血浆置换:能迅速清除体内的抗体和免疫复合物,缓解病情。 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遵循医生的建议。患者应到正规医院的血液科就诊,接受专业的治疗。
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破坏增多、增速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足时所发生的一类贫血属中医的“黄疸、“急黄“、“虚劳、“积聚等范畴红细胞破坏过多是由于遗传﹑免疫代谢﹑感染﹑物理化学因素和机械因素等造成临床以贫血、黄疸、脾大等为主要表现主要分为先天缺陷所致的溶血性贫血和后天获得性溶血性贫血西医治疗以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首选药物)、免疫抑制剂、脾切除等方法治疗
一)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病因明确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400~600mg/d,静脉输注,3~5d后改用强的松:1mg/kg/d,口服,7~10d内病情改善,血红蛋白接近正常时,每周渐减强的松用量10~15mg,直至强的松20mg/d,定期查血红蛋白及网织红细胞计数2~3周,若稳定每周减强的松2.5mg,至5~10mg/d,或隔日应用强的松10~20mg维持治疗6个月。脾切除: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2周溶血和贫血无改善;或每日需较大剂量强的松(>15mg)以维持血液学的改善;或不能耐受强的松、免疫抑制剂治疗,或有禁忌证者应考虑脾切除治疗。脾切除前最好做51Cr红细胞寿命和扣留试验,判断切脾疗效。免疫抑制剂:对糖皮质激素及脾切除治疗不能达缓解;有脾切除禁忌证;每日需较大剂量强的松(>15mg)维持血液学改善者。应用硫唑嘌呤:50~200mg/d;环磷酰胺:50~150mg/d。血液学缓解后,先减少糖皮质激素剂量,后减少免疫抑制剂至维持剂量,维持治疗3~6个月。用药期间注意观察骨髓抑制等副作用。其它:(1)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0.4~1.0g/kg,连用5d,对小部分IgG介导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有一定疗效,但疗效短暂。(2)血浆置换:适用于抗体滴度高,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差的病人。(3)输血:溶血危象或贫血严重的病人可适量输全血或洗涤红细胞。 (二)冷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寻找潜在疾病,治疗原发病。避免寒冷刺激,注意保暖。免疫抑制剂:对保暖及支持治疗无效病人可应用,苯丁酸氮芥:2~4mg/d,疗程3~6个月(或环磷酰胺:100~150mg/d,疗程>3个月)。
你好,贫血治疗首先找到原因针对原因进行治疗另外建议多吃瘦肉和猪肝蛋黄牛奶鱼虾贝类大豆豆腐和血补充铁和蛋白质和多吃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c促进铁的吸收.严重贫血需要输血治疗.
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治疗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治疗方法解放军第309医院第一分院专家认为本病属中医“黄疸、“血疸范畴是湿毒之邪内蕴所致治疗上首先要祛除病因然后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提出“从脾论治的基本观点运用清热解毒、健脾化湿中药汤剂配合“地黄止血胶囊可起到调节免疫减少红细胞抗体产生迅速控制溶血促进血液再生的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巩固治疗一般患者均可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