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医学院发现 B型血易患胰腺癌
血型和癌症之间竟真有密切关系!近日,美国科学家发现,相比于其他血型,B型血的人更易患上胰腺癌。这一研究成果刊登在3月份的《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学报》上。
研究领导者,哈佛大学医学院肿瘤和流行病学专家布赖恩称,有关血型与患癌风险的研究至今已有60年,这是第一次真正发现二者间的关系。 )
研究中,科学家们纳入了10万人的相关信息,包括年龄、性别、体重和吸烟等情况。结果发现,最终患上胰腺癌的以B型血为最多,O型血最少。“这可能是人体基因编排造成的。”
“当然,基因并不是胰腺癌唯一的诱因。”天津市肿瘤医院胰腺肿瘤科主任郝继辉介绍,事实上,近年来,胰腺癌早已从一个陌生的词汇变成了备受关注的疾病,目前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胰腺癌发病率在20年间增长了4倍。
胰腺癌发病率之所以攀升得如此迅猛,主要与人们甜食、肉食摄入过多,吸烟酗酒,肥胖关系密切。人进食时,会刺激胰腺分泌大量含有消化酶的胰液,如胰蛋白酶、胰脂肪酶、胰淀粉酶等。胰液和胆汁通过共同开口进入肠道,消化人体每天进食的肉类、油脂和米饭等营养物质。如果摄入的脂肪、淀粉、蛋白等过量,则会造成胰腺过度负荷,使胰腺细胞发生恶性转化,逐渐导致胰腺癌。
要想远离胰腺癌,郝继辉建议:首先,避免高糖、高蛋白、高脂肪饮食,保证饮食中肉、蛋、蔬菜、水果、粮食的合理搭配,不偏食挑食,少吃煎、炸、烤制食品,增加粗粮和果蔬的摄入。其次,忌暴饮暴食、酗酒吸烟。再次,坚持运动,有利于促进食物消化吸收,增进胰腺健康,避免肥胖。最后,糖尿病和慢性胰腺炎也会诱发癌变,应积极治疗。
“一滴血验癌症”是指从血液中找肿瘤标记物,以初步判断患肿瘤的可能性。它是癌症检查的...
王奕鸣 主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癌症不能传染。虽然研究人员在某些肿瘤中发现病毒颗粒,但尚不能肯...
王奕鸣 主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所谓癌前病变,是指一些与一般病变相比,容易或可能发生癌变的病变,也就是在这些病变的...
王奕鸣 主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全身任何部位的脂肪均可发生脂肪瘤,但它多发生于皮下。脂肪瘤是一种良性肿瘤,瘤体由成...
王奕鸣 主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1、查明疼痛原因,然后对症处理。对于肿瘤直接引起的疼痛,可以根据肿瘤的情况和病人身...
王向宇 主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到目前为止,发生淋巴瘤的原因还不清楚,与人体的防卫系统缺陷、病毒感染、放射线污染以...
王奕鸣 主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