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即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目前可用于缓解的药物有胆碱酯酶抑制剂、NMDA 受体拮抗剂等。同时,良好的生活护理和认知训练也很重要。 1. 胆碱酯酶抑制剂:如多奈哌齐,能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增加大脑中乙酰胆碱的水平,改善认知功能。 2. NMDA 受体拮抗剂:代表药物为美金刚,可调节谷氨酸能神经传递,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 3. 脑代谢改善剂:像奥拉西坦,能促进大脑代谢,增强记忆力。 4. 中药治疗:某些中药方剂可能对缓解症状有一定帮助,但需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5. 其他:维生素 E 等抗氧化剂,可能对神经元有一定保护作用。 老年痴呆的治疗是一个综合的过程,药物治疗只是其中一部分。患者家属要给予充分的关爱和照顾,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社交和认知训练。同时,建议到正规医院神经内科就诊,遵医嘱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老年痴呆的早期症状和体征可能因人而异,其病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老年痴呆的早期症状,早期记忆力下降,工作能力下降,丢三落四,刚刚走过的路就记不住,情绪不稳,易发怒,攻击性增强,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但还是保持着独立生活的能力。老年痴呆的早期症状饮食要低糖、低盐、低脂,且要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老年痴呆如何预防每餐七分饱,既能保证能量供应,又能预防痴呆。刷牙上卫生间等,老年痴呆的早期症状对于一些老年人不能够碰的家庭电器一定要严令机制,比如煤气炉或者是烤箱之类的家电,老年痴呆的早期症状老年痴呆的老人很可能因为操作这些电器造成危险,所以一定要和老年人说好甚至是专门有人在家照顾老人。请到当地正规的医院检查,明确病情以后,确定治疗方案,效果会比较好,同时收费也比较公正合理。
老年人如果确诊为痴呆了,那您一定要善待他,准确说,没有亲人,他今后生命的存续都困难,所以理解他,如果他晚上闹,就尝试着让他白天多运动,消耗他的精力,中午也尽量不要午睡,晚上他累了就会好些。专家说要学会"顺应护理"。因为你跟他吵,生气,他都无法理解。他已经"返老还童"了。送医院,看病,吃药。越拖越糟糕。天麻治疗老年痴呆症方配方:取天麻10克,猪脑1个,粳米250克.配制方法:1,天麻切成碎末.2,粳米淘洗干净,与天麻碎末和猪脑同时入锅,加水煮粥,以脑熟为度.食用方法:每日晨起服用1次,连服2~7天.可经常服用.
药物:目前,老年性痴呆还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甚至还没有合适的药物可以延缓痴呆的进展。但是,经过大量的科学研究和临床试验,现在已经有一些药物可以在痴呆的早期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认知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老年痴呆症患者大脑中大量的神经细胞坏死,导致一种与学习与记忆有关的神经化学物资――乙酰胆碱的含量降低,因此现有的治疗痴呆的药物主要是一类叫做胆碱酯酶抑制剂的药物,这些药物通过抑制大脑中的胆碱酯酶的活性,从而减少胆碱酯酶对乙酰胆碱的分解,以提高大脑中乙酰胆碱的含量,促进学习和记忆能力的改善。在美国,目前市场上有三个这一类药物:安理申(Aricept),艾斯能(Exelon)和加兰他敏(Galantamine)。此外,就在2004年初,一个来自欧洲,作用机制与上述药物完全不同的新药Memantine被FDA批准用于中晚期痴呆的治疗,现在已经被广泛使用。护理:一个老年痴呆症患者从确诊到死亡的病程大概10年左右,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早期,患者生活能力虽有下降,但还能独立从事一些家务活动和自我料理,家属需给予患者一定的指导和提醒,但不需代替患者做很多事情;中期,患者基本不能独立完成任何日常活动,大部分时间需要家属照顾,但尚能自己进行吃喝,洗浴,入厕等活动;晚期,患者完全丧失生活能力,连基本的生理需要如吃饭,大小便都需要别人照顾,而且,由于行为精神症状的出现以及自我意识的丧失,患者变得难以管理,失去尊严,家属在日复一日的折磨中被耗竭。在美国,由于家属很难承担繁重的护理任务,因此晚期患者常常不得不被送进护理机构(Nursinghome)。由于老年痴呆症目前没有特效治疗药物,因此对于一个中晚期的痴呆患者来讲,护理可能是唯一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办法。国内老年痴呆症诊断与治疗的相关信息国内(中国大陆)在近10年来对老年痴呆症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些大中城市的大型医院的神经科或精神科都设有老年痴呆症的专科门诊,配备有很有经验的专科医生。由于国际交流的不断增加,现在国内一些大中城市在老年痴呆症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水平并不比美国差多远,前文提到的目前治疗痴呆的主要药物中,安理申和艾斯能早已在中国上市,加兰他敏和Memantine(中文翻译“美金刚”)也已经完成临床验证,马上就要在中国上市。此外,由中国自己从中草药千层塔中提取的一种胆碱酯酶抑制剂药物石杉碱甲(商品名哈伯因,化学名Huperzine)也被证明对于治疗老年痴呆症有很好的疗效,可以与进口药物媲美,而且已经引起美国同行的关注,现在正在美国的多个中心进行临床验证,有望在将来获得FDA的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