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脑神经疾病,病因复杂。吃饭时疼痛加重会严重影响生活。药物治疗有一定效果,但能否治好因人而异,取决于病情严重程度、个体差异等多种因素。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药物包括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加巴喷丁等。 1. 病因: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血管压迫、神经损伤、遗传等有关。 2. 症状:主要表现为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疼痛,疼痛突发突止。 3. 诊断:通过病史、症状、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 4. 药物治疗:卡马西平是首选药物,能有效缓解疼痛;苯妥英钠对部分患者也有效;加巴喷丁可作为辅助治疗。但药物治疗可能会有副作用,如头晕、嗜睡等。 5. 其他治疗: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考虑手术治疗,如微血管减压术。 6. 日常注意:患者应注意保暖,避免冷风刺激;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紧张、焦虑;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坚硬食物。 总之,三叉神经痛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患者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严格遵医嘱用药。
三叉神经的走行:第一支(眼支):通过海绵窦的外侧壁,经眶上裂穿入眼眶,离开眼眶后支配颅顶前部头皮,前额,鼻背,上睑,鼻腔上部的粘膜及额窦.第2支(上颌支):上颌支经卵圆孔出颅腔,经框下孔至面部,支配上颌处皮肤,上唇,上部牙齿和齿龈,硬腭和软腭,扁桃体之前部,鼻腔下部以及鼻咽部粘膜.第三支(下颌支):是三支中的最大分支,经卵圆孔穿出颅腔,支配下颌,舌前2/3,口腔底部,下部牙齿和齿龈,以及外耳道和耳鼓膜等处之皮肤及粘膜的痛,触觉.中医通过对三叉神经痛的部位,性质,诱发原因,症状及舌苔脉象等综合分析,认为三叉神经痛发生与外邪侵袭人体有关,由于起居不慎,风寒或风热之邪外袭,使气滞血瘀,经络闭塞不通而致疼痛.祖国医学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手足三阳经脉均会聚于此,5脏六腑之气血精华皆上注于头.本病多由头面三阳经络受病.其病因病机较为复杂,概而言之,约有外感与内伤之别.大凡外感致病,因高巅之上,唯风可达,风邪开发,易犯头面,故风邪每与寒,火,痰兼夹合邪,以致风寒凝滞,或风火灼伤,或风痰壅阻三阳经络而发作疼痛.内伤致病,每与肝胆风火相煽,胃热炽盛上炎,阴虚阳亢化风等密切相关,以致风火攻冲头面,上扰清窍而发作疼痛;或由头面气血淤滞,阻塞三阳经络,不通则痛,亦为内伤致病之因.此外,外邪致病,日久不愈,反复发作,常可循经入里,化热伤阴;而内伤致病亦多感受外邪,使病情加重,故内外合邪为患是本病发生的又一临床特点.三叉神经痛的主要表现是在三叉神经某分支区域内,骤然发生闪电式的极为剧烈的疼痛.疾病的早期一般发作次数较少,持续时间较短,间歇期较长,但随着疾病的发展,发作愈来愈频繁,间歇期亦缩短.病程可呈周期性发作,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周或数月.三叉神经痛为什么反复发作呢?目前认为可能的致病原因为:(1)脑干三叉神经束核和感觉核的异常兴奋性放电;(2)丘脑损害;(3)三叉神经感觉根,半月节,三叉神经周围支受到压迫或损害发生脱髓鞘性变;如解剖结构异常,血管畸形,骨孔压骨膜炎症,动脉硬化等;(4)上,下颌骨的病理性骨腔.病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最终是导致颅脑细胞异常放电,出现三叉神经脑干细胞诱发电位,疼痛发作.诱发电位受轻微的刺激即发产生,甚至可自发,所以三叉神经痛常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目前的保守治疗是针灸或三叉神经阻滞治疗,也可手术治疗.
您好:给予以下治疗方案:三叉神经痛是指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出现短暂的、反复发作的剧痛。是一种病因尚未明了的神经系统常见疾患。属中医“面痛”、“头痛”、“偏头痛”,“偏头风”等范畴。病因病理中医学认为三叉神经痛是因为感受风寒、痰火之邪及阳明胃热所致,而以风邪为主。因为阳明经络受风毒传人经络而凝滞不行,故有此证,或因为情感内伤、肝失条达,郁而化火,上扰清空所致。另外因为气血癌滞,阻塞经络而为痛。临床上以肝胆风火和阳明燥热多见。西医学认为三叉神经根被邻近的小团异常血管压迫是主要原因。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因目前尚未完全了解,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由小脑桥脑角肿瘤、三叉神经根及半月神经节肿瘤,血管畸形、动脉瘤、蛛网膜炎、多发性硬化等引起。此处主要介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关于三叉神经痛的病理变化尚无一致意见。过去认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并无特殊病理改变.近来有人在治疗三叉神经痛病人作感觉根切断术时进行活检,发现有些纤维脱髓鞘或髓鞘增厚,轴突变细或消失。治疗(一)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1.风寒袭络常由遇风寒等因素诱发,发作时面侧阵发性短暂性抽搐样剧痛,似刀割样,面肌有紧束感,局部喜热敷,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治法]疏风散寒通络止痛。[方药]川芎茶调散加减:川芎12克,荆芥12克,防风12克,羌活12克,白芷12克,薄荷7克(后下),甘草7克,细辛3.5克,全蝎12克,蜈蚣3条。2.痰火上攻呈阵发性闷胀灼痛,常于吃饭时发作,局部喜冷敷,口渴不欲饮,头昏而沉,胸闷脘满,时吐痰涎,舌苔厚腻,微黄,脉弦滑。[治法]化痰清热,祛风止痛.[方药]温胆汤加减:半夏12克,橘红13克,茯苓16克,生甘草7克,枳实13克,竹茹13克,厚朴13克,川芎12克,全虫12克。痛甚者加石决明25克(先下),菊花5克,地龙12克,痰多加南星13克,紫菀12克。
你好:三叉神经痛以单侧面部的阵发性、电击性、短促而剧烈的疼痛为特征,临床可分为原发性与症状性两类,其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多在40岁以上人中发生,女性较为多见。中医认为病因虽然多端,但以风、热、痰、虚四者为害最多,具体辨证论治如下: 风寒外袭型,起病较急,疼痛较甚,或面颊有拘急收紧之感,得温熨痛减,吹风受寒辄发或加重,或兼头痛,鼻流清涕,口不渴,舌苔或薄白或白腻,脉浮紧或弦紧。治拟疏风散寒,方用川芎茶调散加减,其中川芎12克,荆芥12克,防风9克,羌活12克,白芷12克,薄荷6克,甘草6克,细辛3克。 胃火上攻型,面颊及齿龈疼痛如灼,遇热痛增,面红目赤,口渴喜饮,心烦,大便秘结,溲赤,舌质红苔黄,舌边红,脉滑数。治拟清泻胃火,方用清胃散加减,其中当归15克,黄连12克,生地20克,丹皮12克,升麻9克,生石膏30克,知母12克,白芷9克。 肝胆郁热型,患侧阵发性灼痛,痛连头角,时作抽掣,常因情志刺激而诱发,心烦易怒,面红目赤,口苦,舌尖红,苔黄,脉弦数。治则为清肝利胆,方用当归龙荟丸加减,其中当归12克,龙胆草15克,栀子9克,黄连9克,黄芩9克,大黄6克,芦荟9克,青黛1克,柴胡12克,白芍30克,钩藤12克,地龙9克。 阴虚风动型,面部胀痛,面肌或作抽搐,或麻木不仁,郁怒加重,头晕目眩,心烦易怒,面部烘热,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耳中蝉鸣,咽干目赤,舌质红少苔,脉弦细而数。治应滋补肝肾、平肝熄风,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其中天麻9克,钩藤12克,石决明18克,栀子9克,山萸肉15克,白芍30克,牛膝15克,杜仲9克,益母草15克,桑寄生20克,夜交藤20克,茯神12克。 气血亏虚型,头面痛频发,痛势隐隐,有空痛感,起则痛甚,卧则减轻,遇劳易发,面色苍白,肢体倦怠,气短懒言,饮食减少,舌质淡苔白,脉细弱。治应益气养血,方用补中益气汤合四物汤化裁,其中黄芪15克,党参12克,升麻3克,柴胡6克,当归15克,陈皮9克,白术12克,川芎9克,熟地15克,白芍20克,炙甘草6克。 瘀血阻络型,面痛屡发,痛有定处,或痛如针刺,日久不愈,日轻夜重,面色晦滞,舌质紫暗,脉弦涩或细涩。治拟逐瘀通络,方用通窍活血汤加减,其中赤芍15克,川芎15克,桃仁15克,红花9克,麝香(冲服)0.1克,全虫9克,蜈蚣2条,生姜6克,老葱3根,大枣7枚,黄酒适量。 风痰阻络型,面颊闷痛,或麻木不仁,眩晕恶心,或时吐痰涎,胸脘满闷,肢重体倦,舌苔白腻,脉弦滑。治应祛风化痰,方用牵正散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其中白附子5克,僵蚕12克,全虫5克,半夏12克,白术15克,天麻9克,茯苓12克,橘红15克,甘草6克,生姜6克,大枣4枚,白芷9克,蔓荆子6克。 针灸:第一支痛选阳白、攒竹、太阳;第二支痛选四白、迎香;第三支痛选大迎、夹承浆、下关。配穴为合谷、内庭;如因风热引起的,可配风池、外关;若因肝阳头痛,可配太冲、太溪、风池;阴虚火旺的,可配复溜、太溪。由于本病经年不愈,故常间日或3日针灸1次,30次为1疗程。 推拿:病人仰卧,以一指禅、点、按、揉、抹、直推等手法施于阿是穴、阳白、鱼腰、太阳、上关、下关、颧?、颊车等穴各2分钟,而后让病人坐起拿风池、天柱、合谷各2分钟。如属风热者,在手阳明、手少阳肘以下循行线上施以擦法;属肝阳上亢者,在足厥阴经膝下循行线上施以擦法;如属虚火上炎者,在足少阴膝以下部位施以擦法,均以透热为度。
高血压、高血糖患者是需要长时间的药物控制的,三叉神经痛可以口服止疼药物,要注意休息,不可以过于劳累。
三叉神经痛是很常见的一种疼痛,但是这种疼痛是非常剧烈的,它的别名也叫痛性痉挛,它是...
黄理金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面部麻木感,部分患者还会出现一过性的咀嚼
少数患者...
陆正齐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三叉神经痛治疗方法很多, 包括药物、注射、经皮穿刺射频热凝术、手术、伽马刀放射治...
陆正齐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顽固性疼痛本身可能是一些危险疾病的信号,如肿瘤、血管病等。需要尽快处理。另外,长期...
李卫 副主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临床研究发现,80%以上三叉神经痛病人的三叉神经根部受周围小血管的压迫。三叉神经痛...
李卫 副主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叉神经痛的成因暂无明确定论,目前较公认的说法是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我们这些血管会来...
黄理金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