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血吸虫病是由湄公血吸虫引起的寄生虫感染病,常见于湄公河流域的某些地区。这种疾病通过皮肤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体而传播,临床表现多样,早期主要为急性期症状,晚期可能导致慢性并发症。当身体感到不适时,务必及时就医,听从医生的指示进行诊治,不宜自己随意用药。
1.病因:湄公血吸虫病的病原体是湄公血吸虫,当人体接触含有血吸虫幼虫(尾蚴)的疫水时,尾蚴会穿透皮肤进入人体。
2.症状:
急性期:通常出现发热、肝脾肿大、腹痛、腹泻等症状。
慢性期:长期感染可导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肠道并发症等。
3.诊断:通过血液检查找到血吸虫虫卵或使用免疫学检测方法确诊。
4.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吡喹酮,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以清除体内成虫。
5.预防:避免接触疫水,改善环境卫生,使用个人防护措施如涂抹防护油膏,以及进行定期筛查和治疗。
湄公血吸虫病的防治关键在于个人防护和公共卫生措施,一旦感染,应及时就医并按医嘱进行药物治疗。早期发现和治疗能有效减轻疾病对身体的长期影响。
1.侵袭期,患者可有咳嗽、胸痛、偶见痰中带血丝等。2.急性期临床上常有如下特点:(...
陈祖辉 副主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1.急性血吸虫病须与败血症、疟疾、伤寒与副伤寒,急性粟粒性肺结核,病毒感染,其他肠...
陈祖辉 副主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1.病原检查,从粪便内检查虫卵或孵化毛蚴以及直肠黏膜活体组织检查虫卵。重感染地区病...
陈祖辉 副主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1.支持与对症疗法,急性期持续高热病人,可先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解热剂缓解中毒症状和...
陈祖辉 副主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血吸虫病主要通过皮肤,黏膜与疫水接触受染。在日常的生活中,大家应该多加注意,不在有...
陈祖辉 副主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成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地方性疾病,血吸虫病的病变主要由虫卵引起。...
陈祖辉 副主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