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癌,这一在头颈部肿瘤中相对少见的恶性肿瘤,常常因其隐秘性而被忽视。它多见于40~60岁的成人,发病率约为1/100万人。属于罕见病,容易被忽视,即便是相关专业人员,也容易漏诊,因此,往往确诊时已属于局部晚期。
当提及耳朵癌症时,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耳痛、流脓或耳内流血,然而,外耳道癌的早期症状可能更为隐蔽,如外耳道瘙痒、听力下降、耳鸣等。
随着病情的发展,头痛、面部疼痛以及麻木感等不适症状逐渐显现。
病因探究
1、反复上皮刺激
部分外耳道癌患者具有反复发作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或外耳道炎病史,习惯性挖耳也可能与疾病的偏侧性有关。
2、电离辐射
长期阳光照射(多见于浅肤色人种)及头颈部放射治疗是外耳道癌的重要诱发因素。
3、遗传因素
基因学检测发现,63.6%的外耳道鳞状细胞癌患者存在TP53基因的变异。
4、其他因素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可能与外耳道癌的诱发有关。
诊断与检查
早期体格检查可发现外耳道占位病变,通过耳镜检查、病理活检及影像学评估(如颞骨高分辨率CT、增强MRI、PET-CT)进行确诊。
治疗方法
目前,外耳道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晚期患者需结合放化疗、靶向治疗以提高疗效。早期规范手术的五年生存率高达90%~100%,而晚期则仅为35.8%—72.5%。
预防措施
1、 保持外耳道清洁,避免伤害,尤其是儿童需防止异物进入。
2、 避免使用火柴棒、牙签等物品挖耳,以减少感染风险。
3、 减少电离辐射暴露,避免不必要的放射性检查,戒烟限酒。
4、 如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史且反复流脓,请及时就医。
5、 关注遗传因素,定期进行体检,包括耳部检查。
尽管外耳道癌不常见,但其潜在的并发症可能严重影响听力和生活质量。因此,早期发现、规范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如果您出现上述症状,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疗人员进行检查和治疗。
案例分享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近期成功治疗了一例外耳道癌患者。该患者因左耳道反复流脓10余年、左耳疼痛6月入院。经病理活检证实为高分化鳞状细胞癌,并伴有周围淋巴结肿大。在经过新辅助化疗后,患者左耳肿物明显缩小,为手术提供了最佳时机。随后,市八院为患者进行了侧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颞骨外侧切除术、腮腺浅叶切除术等一系列手术。术后,患者病情平稳,恢复良好。
作者: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 耳鼻咽喉科 钟秀婷 蔡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