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是第8个世界痛风日,今年的主题是“精准防控、畅享生活”。近年来,我国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已经达到14%,并且逐渐年轻化,10%~20%的高尿酸血症患者最终发生痛风,痛风在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然而,很多患者常常因为认知不足、就医不及时及治疗不规范,最终形成痛风石,导致严重的慢性关节炎,乃至关节残疾、肾脏损伤、心脑血管疾病等。
痛风石不只会出现在关节
41岁的贺先生(化名)来自广州增城,反复多关节疼痛10余年,平素不规范治疗,近9月余出现双手指麻木、下肢肿胀,且逐渐出现行走困难,遂到南方医院增城院区内分泌科住院治疗。医生查体发现其四肢关节可见多处小痛风石形成,双小腿肿胀,局部皮肤发白光亮,按压有波动感;CT检查提示其右肩关节腔内稍高密度影,疑似尿酸盐沉积;双下肢彩超提示多发无回声及弱回声团。
为进一步明确患者双下肢肿胀原因,该院内分泌科曾艳梅团队为其进行了超声引导下双下肢低回区穿刺引流术,术后两侧小腿可见黄色乳糜状液体引出,经检验和病理检查确诊为“尿酸盐结晶”,原来这一切竟是贺先生患了多年的痛风惹的祸。经治疗后贺先生恢复正常行走,顺利出院,后规律门诊治疗,痛风发作次数逐渐减少。
曾艳梅表示:“痛风石”又名痛风结节,是尿酸盐结晶沉积于软组织,引起慢性炎症反应及纤维组织增生而形成的结节。
曾艳梅提醒,痛风石不只会出现在关节上,它还可能游走于我们全身各处,严重危害我们的身体。痛风石常发生于耳廓、第一跖趾关节、指、腕、肘及膝关节等,少数病人可出现在鼻软骨、舌、声带、眼睑。内脏也可发生痛风石,主要见于肾脏实质、输尿管、膀胱、主动脉、心瓣膜和心肌,有时甚至可见于肝脏、胆囊、胆道和胰腺等处。比较少见的还有尿酸盐沉积在脑组织,诱发癫痫;沉积在椎管内,诱发颈椎病等等。
如何预防痛风石的形成?
一旦形成痛风石,仅靠药物治疗是很难完全根除的,因此预防痛风石,首要任务是控制好尿酸。曾艳梅建议:可以从生活方式和药物两方面入手。
1、管住嘴
适当多吃:各种蔬菜(土豆、茄子、冬瓜等)、水果、蛋类等。
适量吃:禽肉(鸡肉、鸭肉等)、畜肉(瘦猪肉、牛肉等)、部分鱼类(草鱼、鲤鱼等)、豆制品(豆腐、豆浆等)。
最好不吃:脑、心、肾、肝等内脏、浓汤、海鲜等。
2、迈开腿、控体重
适度运动可以减少体内脂肪堆积,利于尿酸排泄,建议每天进行 30 分钟左右的轻中度有氧运动,每周运动 4-5 次。可以选择快走、慢跑、游泳等。
3、多喝水
喝水可以多排尿,从而促进尿酸的排出,建议每天饮水量不少于 2000 mL,白开水、淡茶水等都是不错的选择。不过,酒、含酒精的饮料、含果糖较高的饮品却要避免饮用。
4、药物
降尿酸最直接有效的还是药物,目前降尿酸的主要药物有别嘌醇、非布司他及苯溴马隆等,具体用什么药需要咨询医生根据身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切不可私自用药哦。
痛风石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消除吗?
痛风石短期存在是可以溶解的,只要积极配合治疗,控制血尿酸水平降至 300 μmol/L 以下维持 6 个月,痛风石就可逐渐溶解、缩小。要想痛风石消失不见需要长期坚持治疗,并保持尿酸值处于达标水平,可能需要 2-3 年甚至是持续终生,才能将关节处沉积的多余尿酸盐结晶清除掉。
对于一般的痛风石,不太建议手术切除,但如果是以下三种情况,是可以进行手术切除的。
1、痛风石巨大且已经破溃;
2、已经影响到关节屈伸、足部行走、压迫神经;
3、影响到日常的生活和工作。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没有保持尿酸达标,即使痛风石切除还是会长出新的痛风石,唯有坚持降尿酸治疗并保持尿酸达标才是应对痛风石的正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