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我在陪老妈住院时,亲眼目睹了一场虚惊。护士给老妈换点滴时,不慎让一小团空气混进了输液管。当时我们都吓坏了,空气打进血管里,那还得了?好在护士经验丰富,迅速采取了应对措施,一场风波才得以平息。这场意外让我对“吊瓶里的空气进入体内”产生了好奇:究竟会有啥后果?又该如何预防和处理呢?
一、空气入血:潜在风险知多少
1.微气栓形成
少量空气进入血管,一般会被血液迅速溶解或随血液循环排出,通常不会造成严重问题。但大量空气进入,可能导致微气栓形成,即空气在血管内形成小块堵塞,影响血液循环。
2.气体栓塞症状
若气栓阻塞重要器官(如心脏、脑)的血管,可能会引发胸痛、呼吸困难、晕厥甚至休克等症状。但这种情况极其罕见,通常发生在大量空气短时间内快速注入时。
二、防患未然:点滴操作小贴士
1.规范操作
医护人员在输液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输液管内无空气残留,更换液体时动作轻柔、迅速。
2.患者配合
患者或陪护人员应密切关注点滴进程,发现输液不畅、管内有气泡等情况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三、万一发生,如何应对?
1.立即就医
一旦发现空气可能进入体内,第一时间通知医护人员,切勿自行处理。
2.专业评估
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评估风险,必要时进行影像学检查,如超声心动图,确认气栓是否存在及位置。
3.对症处理
如已发生气栓,医生会根据气栓部位和症状给予相应治疗,如吸氧、心肺支持等。
结语
虽然吊瓶里空气进入体内听起来挺吓人,但只要医护人员操作规范,患者及家属保持警惕,这类事件发生的概率其实很小。即使偶有发生,及时就医、妥善处理也能最大限度降低风险。作为健康爱好者,我们更应关注点滴过程中的细节,与医护人员默契配合,共同守护亲人朋友的点滴健康。
花生是VB1、、VB2的优良来源且含有泛酸,这些营养素对恢复疲劳很有...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