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1日是第28个“世界帕金森病日”,今年的主题是“和谐共生,美好生活”。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群帕金森患病率为1.7%,即100个人里就有两个确诊为帕金森的患者,且呈年轻化趋势。
近日,南方医院增城院区神经内科接诊了一名帕金森病患者黄阿婆(化名)。据了解,黄阿婆今年75岁,3年前出现运动迟缓、面具脸、步态缓慢以及左上肢震颤等症状,患者及家属均没有重视,以为是正常衰老现象,直到近期病情发展到无法下床活动,才到南方医院增城院区神经内科就诊,被诊断为帕金森病。经对症药物治疗,1周后黄阿婆肢体震颤明显好转,可以起床下地活动。
南方医院增城院区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周亮表示,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已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中老年人的“第三杀手”。截至目前,世界上对帕金森病的发病原因并不明确,学术界普遍认为和遗传、环境、衰老、以及氧化应激等多种因素有关。该病早期症状不典型,而大约90%民众包括部分基层医生对帕金森病认识不足,容易误诊、漏诊,导致很多患者没有被及时正确诊断,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让患者失去自理能力。
帕金森病有哪些症状?
周亮介绍,帕金森病的症状主要分为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两大类。
运动症状包括:
1、抖-静止性颤抖:在安静状态下、肌肉无负重状态下时出现有规律的抖动,可以出现在肢体,甚至有头部和下颌的抖动,静止时明显,活动时减轻,入睡时小时。帕金森病坐着休息的时候抖,区别于其他震颤是拿东西的时候抖。
2、慢-运动迟缓:动作幅度和频率明显减慢,行走缓慢、起步困难、小碎步、写字变小,面部表情减少,言语含糊等。
3、僵-肌强直:肌肉的肌张力升高,被动活动患者的关节时出现明显的阻力感,有时像齿轮一样。
4、倒-姿势平衡功能障碍:行走不稳,步态前冲,容易跌跤,甚至站立时都无法维持平衡。
非运动症状包括:
1、睡眠障碍-快速眼球运动期睡眠行为异常(或者失眠、不宁腿综合征等),夜间频繁的讲梦话,甚至拳打脚踢、大喊大叫、手舞足蹈。
2、感觉障碍-嗅觉减退(或者疼痛及麻木),原来能闻出的味道无法辨别,甚至感受不到气味。
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便秘(或者泌尿障碍、位置性低血压等),长期存在的解大便困难,甚至需要通便药物帮助。
4、精神及认知障碍-抑郁(或者焦虑、幻觉和妄想、冲动强迫行为、认知减退及痴呆等),患者情绪出现低落,兴趣减低,或容易担心、胡思乱想。
如何早期识别帕金森病?
如果感觉自己或者家人有一些相似症状,但又不太确定,怎么办呢?不要着急,可以通过使用国际通用的帕金森病筛查量表进行自我筛查,以便早期识别:
1、你从椅子上起立有困难吗?
2、你写的字和以前相比是不是变小了?
3、有没有人说你的声音和以前相比变小了?
4、你走路容易跌倒吗?
5、你的脚是不是有时突然像粘在地上一样抬不起来?
6、你的面部表情是不是没有以前那么丰富?
7、你的胳膊或者腿颤抖吗?
8、你自己系扣子困难吗?
9、你走路时是不是脚拖着地走小步?
在以上9项中,若存在3项及以上;或者无法回答问题2时,同时有2项症状;则考虑帕金森病的可能,建议及时前往神经内科门诊就诊。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不只是中老年健康“杀手”,也正在悄悄盯上年轻人,如何预防帕金森?周亮提出以下七点建议:
1、规律作息,吃好睡好;
2、控制血糖、血压;
3、劳逸结合、合理运动;
4、适当了解帕金森症状,以便发现后及时治疗;
5、定期体检,尤其老年人;
6、学会调整情绪,长期处于抑郁、烦躁、焦虑等会增加帕金森发病几率;
7、加强脑力和体育锻炼,可有效减缓衰老,降低帕金森发病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