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卧床一个月后头晕,需要根据引起的原因给予对应的处理措施,常见的因素包括血液循环速度减慢、营养摄入过少、血容量过低、静脉血栓、肌肉萎缩等。建议前往医院就诊,可以在临床医生指导下通过相关检查明确具体的因素后,再进行有效的处理措施。
1、血液循环速度减慢:骨折后长期卧床可能会导致因缺乏正常的活动,使血液循环速度减慢后,容易产生头晕、头痛等现象。通常在下床活动后,临床症状可以逐渐改善,但在进行负重活动之前,需要先前往医院进行检查。
2、营养摄入过少:如果在恢复过程中营养成分摄入过少,导致机体缺乏营养成分时也会产生头晕现象,还可伴随乏力、活动耐力下降等现象。恢复期间可以适当进行营养补充,例如鸡蛋、牛奶等。
3、血容量过低:卧床时间较久,如果未采取被动或主动的活动,使机体的体液分布不均匀时,可能会诱发低血容量,产生头晕现象。可以采取被动或主动的活动,既可以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还能够改善血容量过低的现象。
4、静脉血栓:长期卧床可能会导致静脉血栓使血液回流受阻时,也有可能会产生下肢肿胀、头晕等现象。当出现静脉血栓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给予利伐沙班片、华法林钠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5、肌肉萎缩:长期卧床很有可能会导致肌肉因缺乏运动而出现萎缩现象,影响机体的平衡后,也容易产生头晕现象。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针灸、推拿、康复运动等方法进行改善。
恢复期间还需要多观察身体的情况,短时间内需要避免进行重体力劳动以及剧烈的运动,以免影响骨骼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