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州市齐先生(化名),年仅33岁,本该是家里的顶梁柱,一场突如其来的噩耗压垮了位年轻人。两年前,他开始出现双下肢麻木,当时还以为是腰椎间盘突出,并没有去医院治疗。今年4月,病情突然加重,出现行走困难、脚踩棉花感,并逐渐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当地医院做了MRI才发现,脊柱居然长了一个巨大的肿瘤。肿物的快速增长和逐渐丧失的下肢功能着实困扰着齐先生和他的家人,随着病情进展,患者下肢肌力已经降至0级,瘫痪状态,伴有大小便功能障碍。鉴于当地诊疗条件有限,多方求诊无果。当齐先生和家人得知镇上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有来自广东省人民医院的专家,连夜联系上。工作队通过患者影像资料和进一步了解情况后,立即远程联系上广东省人民医院骨肿瘤科张余主任和神经外科周东主任,次日就决定接收患者转院至广州治疗。
入住骨肿瘤科后,首先给予激素冲击、神经营养及甘露醇脱水治疗,患者症状有所缓解。张余主任对患者进行仔细的查体,凭借其丰富的临床经验结合查体影像学检查及病史,考虑患者侵袭性血管瘤可能性大,为了证实这一观点,张余主任邀请影像科吴海军主任共同探讨此病例。吴主任从影像专业角度分析,齐先生的脊柱肿瘤复合侵袭性血管瘤,结合外院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为血性液体未见明确异型性细胞,考虑诊断为侵袭性血管瘤。明确诊断后张余教授组织全科讨论,邀请神经外科、胸外科、麻醉科、介入科、ICU等联合MDT会诊,制定一套最佳治疗方案。
“血管瘤出血多,一定要先做术前栓塞,预防术中大出血”张余主任根据肿瘤性质首先请介入科同事协助进行胸椎三节段肋间动脉栓塞,减少术中出血。由于肿瘤非常靠近主动脉,稍有不慎就会有胸腔无法控制的大出血风险,手术难度极高,而且在切除肿瘤的过程中不能损伤到椎管内的脊髓,这无疑为手术操作提出极高的要求。面对这种高难度挑战,张余主任在严密的术前规划后,制定出与胸外科联合进行前后路联合手术的治疗策略。
手术分两期进行,胸外科唐勇医生先从侧卧位用胸腔镜微创技术从肿瘤前方将肿瘤包膜完整游离,并与主动脉分离出间隙,为腰侧后路手术降低风险。两天后,张余主任率领骨肿瘤科团队从后路将肿瘤完整游离,切除被肿瘤侵袭三节段椎体,完整切除肿瘤,使用钛笼植骨重建脊柱稳定性。
一台历时长达6小时、多学科协力的三节段椎体+肿瘤完全切除手术顺利结束。手术室外焦急等待的家属长舒一气,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术后,为患者围术期平稳过渡,转入外科重症监护室治疗,一天后,患者顺利转回骨肿瘤科普通病房。目前,齐先生的情况正积极好转,已经顺利康复出院,下肢肌力由0级恢复至3级,患者及家属感到满意。
脱贫和防返贫是乡村振兴的“重担子、硬骨头”,因病致贫是乡村振兴中的难点。广东省人民医院作为省级单位代表,第一时间响应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于2021年开始往化州市平定镇派驻乡村振兴干部,至今已派出两批共四人。广东省人民医院第二批工作队干部方灿亮和杨军在帮扶期间认识到,只有加强农村的健康教育宣传,提高自我保健意识,有病不能拖、定期做体检,才能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本文图片由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