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兴县中医院门诊来了一位老奶奶,说是喉咙不舒服要看病。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帮扶新兴县中医院的消化内科主治医师麦绮彬接诊,仔细询问后吓一跳:老奶奶自称吃到铁丝了,卡喉咙里痛得要命。医生不敢怠慢,经过耳鼻喉科喉镜检查后没有发现异常,遂开具ct检查。结果回报:食管上段有一片菱形高密度影,约有3厘米长。
ct图片,食管内高密度影
骨头取出后与5ml注射器对比
收住院后,老奶奶的女儿来到医院,管床医生仔细询问后得知:老奶奶有老年性精神病,本人不知情,所以老奶奶提供的病史并不可信。对于食管里面的菱形高密度影到底是什么,管床医生、上级医生以及消化内镜科的医生们想尽办法套取有用信息,最后锁定在午餐的牛骨汤中的牛骨可能性最大。在跟家属说清楚消化内镜取异物的各种风险和后果后,家属同意先做胃镜尝试。
由于老奶奶没有其他基础疾病,麻醉医生很快就为老奶奶做好静脉麻醉。麦绮彬操镜,缓慢仔细地进入老奶奶食管最上段,也是食管最狭窄的位置。在那里,麦绮彬见到一片横跨在食管的骨头。在狭窄的视野里,骨头看不清全貌,麦绮彬细心地在骨头与食管黏膜的缝隙里仔细寻找,最后发现骨头刺入食管黏膜的位置。用近20分钟的努力,麦绮彬用异物钳把骨头取出来。这是一片菱形的牛骨,长约3.5厘米,宽约2厘米,两角尖锐,对食管黏膜造成不少伤害,以至于老奶奶在骨头取出来后第二天,还喊喉咙痛。
据我国2020年发布的《成人食管异物急诊处置专家共识》里提到,中国学者近5年累计报道的成人食管异物发生人数超20000例,其中老年人、精神病患者为高危因素之一。
不过,多数成人患者能自主描述异物的类型、大小、形状、误吞时间,照顾老年人、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护人要详细回顾当时过程,为医生及时诊断提供可靠线索。
麦绮彬介绍,当经过ct检查明确异物存留食管,且没有发生重大并发症时,软质胃镜是临床首选的一线治疗方案。胃镜操作灵活,兼具诊断和治疗的双重作用,通过胃镜取出食管异物的创伤小、费用低、医源性并发症少、患者的住院时间也相对较短。
虽然软质胃镜和硬质食管镜能达到较高的治疗成功率,但是仍有一些患者需要外科手术干预。一般而言,外科手术作为食管异物取出的“最后一道防线”,是内镜操作失败后的最终治疗方案。食管异物穿孔累及大血管、心脏、纵隔、胸膜、气管等处的患者,或CT下提示完全穿出食管管腔的异物,尤其是当异物为较长的尖锐线形硬质异物时,因其易于游走可致内镜下操作风险高,需在多学科联合评估后,先行尝试内镜治疗,若治疗失败或已出现严重并发症(全身感染、大出血等),需及时转为手术治疗。
麦绮彬提醒,监护人应注意对于老年人、精神障碍患者的日常关怀,把容易吞服的异物收起,日常进食的饭菜注意剔除尖锐的动物骨骼等。在发生食管异物吞食后,首先应进行就诊,而不要尝试自行饮醋、吞饭团等错误、粗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