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针灸推拿科主治中医师陈波燕医生的门诊。有一部分人群反馈阳康基本恢复正常了,就是总是喉咙有口痰,总是清不掉,整天需要清嗓子,清开灵、抗病毒、小柴胡等都吃了一轮了,好像也改变不了,怎么办?
痰从哪里来?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
痰多有很多原因。第一,脾虚不运,可以使水湿停留,凝聚为痰。第二,恣食生食、瓜果,中阳被伤;或因热病饮水过多,脾运不及等等都可以使水湿停留,聚集为痰。还有恣食肥甘,胃中浊气郁蒸,酿湿生热也可以化为痰浊。第三,外感失治,或体弱屡患外感,肺气被伤,不能输津四布,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使水液停留,也可成痰,痰贮于肺,肺气不利,痰涌气道而发,必致咳嗽痰多。
关于这次新冠的病机,中医认识大部分是“寒湿疫”。而痰就是阴寒的东西,是阴成形的产物。身体受寒,津液凝结在一起,就会聚津成痰,痰大多是偏白偏稀的清痰或泡沫痰;若身体积热,津液被损耗,痰就是偏黄黏稠的;而有些偏干咳,少许黏痰,类似文章开头提到的喉中有口痰的情况,大多是肺胃阴亏,“阴虚则热”,故因热而且燥咳,痰越烤越干越黏稠。
陈医生今日推荐以下穴位帮助利咽排痰
一、穴位按揉法
(一)天突穴
定位:属任脉,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功效:宽胸理气、通利气道、降痰宣肺。
操作:取坐位,拇指按揉天突穴,3-5分钟,局部酸胀为度。
(二)云门穴
定位:属于手太阴肺经,位于胸部,锁骨下窝凹陷中,肩胛骨喙突内缘,前正中线旁开6寸。
功效:宣肺止咳,泄热除烦,化痰散结。
操作:取坐位,双手分别按揉对侧云门穴,3-5分钟,局部酸胀为度。
(三)肺俞穴
定位:属于足太阳膀胱经,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调补肺气,补虚清热。
操作:取坐位或者俯卧位,按摩者双手拇指同时按揉患者双侧肺俞穴,3-5分钟,局部酸胀为度。
(四)丰隆穴
定位:属足阳明胃经,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嵴外2横指处。功效:沉降胃浊。
操作:取坐位,双手拇指同时按揉双侧丰隆穴,3-5分钟,局部酸胀为度。
(五)阴陵泉
定位:属足太阴脾经,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功效:排渗脾湿。
操作:取坐位,双手拇指同时按揉双侧阴陵泉穴,3-5分钟,局部酸胀为度。
二、刮痧法
(一)前胸刮:涂上润滑油,从天突穴往剑突穴刮,从胸骨中沿着两边肋间刮,直至局部皮肤潮红即可。
(二)后背刮:涂上润滑油,从颈部两发际沿两肩胛内侧缘刮,直至局部皮肤潮红即可。
除了以上穴位,还有以下贴士送给你: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故需要健脾补肺。
1、脾虚体质者,可适当服用归脾丸或者参苓白术散,建议在中医指导下进行中药调理。
2、避免甜食过多,甘能养脾,亦能伤脾,脾主运化水湿,脾胃受损,痰湿就会肆起成痰。
3、饮食上,避免过度饮用生冷,减少损伤脾阳。
4、饮食清淡,避免肥甘厚腻之品,造成胃热酿湿生痰。
5、久坐办公室或者脑力劳动者,多喝温开水,适当加点陈皮泡水,增加室外有氧运动,有利于肺气宣发肃降,避免气道聚液成痰。
温馨提示:如果你按照以上方法操作,喉中仍有痰感,可尝试门诊找医生内服外治哦。
(本文图片由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