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是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器官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听力障碍患者人数增多,尤其是年轻患者。今年3月3日是第24次全国爱耳日,主题为“科学爱耳护耳,实现主动健康”。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举行的2023年全国爱耳日义诊活动中,该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主任张宏征提醒,要树立科学安全用耳意识,具备科学的健康知识,主动养成健康用耳习惯,一半以上听力损伤是可避免的。
(图片由医院提供)
听声音感觉吃力?可能是听力受损
张宏征主任表示,日常生活中,如果对声音反应迟钝,打电话时出现听辨困难,对读音相近的词经常听错,人多的地方难以正常交谈,幼儿学不会说话、说话迟或发音不清等情况需要特别注意,很可能是听力受损的表现。
很多家长不注意,错过小孩听音说话的黄金期,导致延误治疗。“之前接诊过一个21岁的青年男子,患有先天性中耳畸形(听骨链畸形),终生说话发音含混。”张宏征说,这种情况就是因为从小不能听到声音,从而导致语言功能受阻,如果在6岁以前接受治疗,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会更好。
听力损伤可逆吗?暂时性听力损伤可逆转!
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有约11亿年轻人(12-35岁之间)正面临无法逆转的听力损失风险。临床接诊经历也显示,学龄前儿童听力受损情况也越来越常见。
5岁半的先天性耳聋患者小杰(化名),从小由外祖父母和姨妈抚养,虽然性格活泼但一直不会说话,到当地医院检查发现存在严重听力障碍。由于经济困难,家庭难以承担人工耳蜗植入费用,一直没能正规治疗。近期珠江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的“寻声者”公益项目资助小杰并于上周成功完成手术,目前小杰恢复良好。
张宏征主任介绍,像小杰这样的绝大部分先天性耳聋是不可逆的,需要早期佩戴助听器或者人工耳蜗干预重建听力。但对于中耳炎或其他导致传导性的听力损伤,通常可以通过治疗后恢复;急性噪声损伤或突发性耳聋如果及时治疗,大部分能恢复或部分恢复听力;若是严重的噪声损伤,尤其是慢性噪声损伤,通常难以恢复;老年性聋是长期渐进的不可逆的听觉衰退。
年轻人和基础疾病患者要格外注意
近年来,不少年轻白领竟然也成为耳聋高发群体,许多突发性耳聋年轻患者到医院检查时,却发现已是中重度耳聋,更有的是全聋。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不论是在嘈杂的地铁还是公交车里,到处可见双耳塞着耳机听音乐、玩游戏、追剧的年轻人。张宏征主任介绍,长期戴耳机是目前听力下降低龄化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长期连续使用耳机就可能造成内耳功能的损伤,引起不同程度的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还可能伴随出现耳鸣的症状。当然,除了长时间佩戴耳机,长时间暴露在噪声环境中、压力过大、用硬物挖耳朵、经常生闷气或者服用耳毒性药物等均有可能导致听力下降。
不少人好奇,有的人平时既没有服用耳毒性药物,也没有经受噪声损伤,但也出现听力减退,这是为什么呢?张宏征主任介绍,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患者,慢性病影响内耳微循环,脂质代谢等,进而导致听力损失,其临床表现有听力发生障碍,并且一般多为双耳同时发病,可伴有耳鸣等症状,因此基础病患者切不可疏忽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