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尤其是近三年来,情况愈发严峻。根据相关媒体报道,在2020年心理健康蓝皮书中,青少年有24.6%的抑郁检出率,并随着年级的增加而攀升,而在《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中的数据显示,在6到16岁的在校学生当中,约有17.5%的孩子患有精神障碍。 那么作为家长、老师以及身边的亲人朋友应该怎么识别孩子发出的求救信号以及应该怎么办呢?
孩子有哪些表现父母要重视?
1、过分内向
内向是一种常见的性格,生活中有的人外向,有的人内向,但内向并不是一种问题,而如果孩子内向并且沉闷安静,在熟悉的人面前也总说不出话,这种属于过分内向,是心理问题即将出现的一种表现,父母要重视,多关心孩子内心。
2、强烈对抗
一般孩子都有界限感,他们会知道自己哪些行为是错的,哪些行为是对的,而如果孩子经常做出格事情,特别是父母限制的事情,孩子偏偏要对着干,会跟父母强烈对抗,这种情况也要注意。
3、过于敏感
孩子听话总是能让大人省心,但要知道如果过于听话是属于敏感现象,经常会揣测大人的一个语气表情,会为了取悦大人而听话懂事,这些都是心理疾病即将发生的前兆,此时父母要正确引导,让孩子勇敢表达自我,不要活在他人的眼光中。
4、认知过于早熟
一些孩子明明年龄不大却很世故,对大人的事情了如指掌,这也是心理问题的表现,由于每个孩子的发展循环渐进会存在个体差异,但并不是很大,如果孩子了解大人的所有事情,一些不该知道的事也知道,说明孩子生活的环境比较敏感,他需要通过了解所有事情来让自己应对。
怎么引导孩子?
1、学会放手和放下
每个人都无法控制以后所发生的事,面对某些问题时必须要接受现实。无法改变的现实要学会接受,遭遇困难时要想办法积极控制,无法控制的情景也要积极应对,这样能保持心理健康。
2、学会接受自己的残缺
每个人都要好好的呵护自己,若对自己排斥往往会处于抑郁焦虑或愧疚中。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珍惜当下的选择,不能轻易否定和低估自己。自我接纳是积极情绪的重要一点,只有接纳自己才容易让别人接纳你,要学会接受自己的缺点以及残缺,这样才能从困境中得以解脱。
3、走出封闭
现在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的处境很孤独,平时要保持和朋友以及家人的联系,这是消除孤独感最好的方法之一,艰难时刻获得家人的支持和帮助,能让人们快速战胜困难。
4、给自己自由的时间
争取自由,学会独立,这样对生活就更加有兴趣和激情,同时也能提高自信心。人们的动机是一个复杂的混合体,自主作出决定且勇于负责任,这样能维持心理健康。
5、给予积极的暗示
频繁积极暗示能避免遭受迷茫疾病以及心理障碍,每天多进行积极暗示能让人们始终保持希望,乐观看待未来,始终相信自己的目标能实现。
6、热爱生活
每个人对幸福生活都有不同的定义,不要盲目和他人攀比,只要自己过得开心快乐就行,不能太在意他人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