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患有肾脏疾病的病友来说,发热的治疗是个不小的难题。病人往往认为,退热药会加重肾病,不可乱用。那出现发热究竟该怎么办呢?何时需服用退热药?服用何种退热药?服药后又应当注意什么呢?请收下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肾脏内科献上的退热锦囊,学会肾病患者的退热处理。
锦囊妙计一:何时需服用退热药
正常人的体温存在个体差异和昼夜波动,一般情况下,我们把腋下体温高于37.3℃定义为发热,而超过39℃则叫做高热。如果肾脏病病友仅仅出现体温轻度的升高,没有超过38.5℃,则可以先尝试使用退热贴、冰敷等物理降温方式,同时注意观察体温的变化趋势。如果体温持续上升并超过38.5℃,或出现明显的畏寒、寒战、头疼、肌肉酸痛等不适,则可以考虑服用退热药物。
锦囊妙计二:如何选择退热药物
许多肾脏病病友都有谈“退热药”色变的心理,因为他们往往认为,这些药物会加重肾病,甚至让他们提前进入肾衰竭阶段。事实上,这样的观点是片面的。肾病病友应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科学地看待风险,选择药物。
通常情况下,仅有尿检异常而肾功能正常的病友,短期使用常见的非处方(OTC)退热药物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洛索洛芬等,出现急性肾损伤的风险是比较低的;而对于血清肌酐已经升高,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低于60ml/min的慢性肾脏病3、4、5期的病友,尤其是在合并心力衰竭、肝硬化、腹泻等情况下,使用退热药的肾损伤风险是升高的,需要慎重选用。对于这些患者来说,可考虑选用乙酰氨基酚退热治疗,而且按最小有效剂量给药。对乙酰氨基酚理论上无需根据肾功能或透析模式调整剂量,但其代谢产物通过肾脏排泄,其蓄积的临床意义未明,因此我们建议给予最小有效剂量,如泰诺林(每片含对乙酰氨基酚0.65g),每次1片,每日用量不超过3次。而对于已经开始维持性透析的病友,亦可按照有效的最小剂量去服用退热药物进行治疗。
锦囊妙计三:服药的注意事项
要降低退热药物肾脏损伤的风险,除了选对药,选对量以外,也应关注以下情况:
第一,不可同时服用多种退热药,以免出现严重的肝肾损害。
第二,服药后观察出汗量和血压。服用退热药物后,患者往往会大量出汗,此时需根据情况适当补充水分,避免出现低血压。
第三,观察尿量、尿色。服用退热药物后的数天都应观察尿量、尿色改变,如出现尿量减少、尿色变红等情况,就及时就医,因为出现上述现象可能意味着肾脏损害加重。
第四,避免同时服用其他肾脏损伤药物。在服用退热药物期间,肾病患者尤其注意不能擅自同服其它肾脏损伤药物。
有了中山三院肾内科献上的退热锦囊,相信大部分肾病病友都掌握了发热的初步处理方法,在新冠流行的当下多了一份安心。但是,大家必须记住,如果反复发烧超过3天或有其它严重症状,应及时前往发热门诊就医诊治,避免贻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