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疫情防控工作安排,11月6日,广东省中医院组建第一支50人的支援海珠突击队,赴海珠疫情最严峻区域执行核酸采样任务。18日下午,医院再次派出30人的突击队支援海珠。连日来,队员们穿着密不透气的防护服,穿街走巷、爬楼进行核酸采样……他们克服各种困难,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赛跑,为早日打赢疫情攻坚战贡献杏林力量!
记录者1:广东省中医院第二批海珠突击队队员、大德路总院岭南中医妇科流派——曹晓静
记录日期:2022年11月21日、星期一
今天是我们突击队来海珠区的第4天,从一开始的忙乱、慌张到现在的默契、有条不紊,我们一直在不断改进流程。我们学会了在护目镜镜脚贴上胶带,防止采样过程中滑落;学会了把黄色袋子卷成“腰带”,方便存放核酸采样管和棉签;学会了规划路线,科学有序地“扫楼”,避免绕路……
还记得第一天,我们快速集结起来的海珠突击队从医院出发,直抵海珠区大塘片区。我和大学城医院药剂科黄文治分在一组,成为搭档,立即领了第一个任务,到某片区上门为居民进行核酸采样。初入战场,内心有些许忐忑,但在领队叶日春总护士长,小组长刘婉芬老师、朱晓英老师和沈虹老师事无巨细的安排和叮嘱下,我心中安定了许多。
网格员带领我们前往任务点,爬楼梯逐户敲门。有些居民被管控了许久,偶尔会有些情绪,我们知道这是隔离日久的烦躁,便轻言细语地安抚他们,为他们扫描核酸码、采集核酸样本、发放核酸抗原试剂……
在一栋又一栋的“扫楼”任务中,我曾经受过外伤的左膝盖逐渐疼痛起来,心想还有居民在家焦急地等待着,队友们也都在努力,我不能拖后腿!搭档黄文治为了减轻我的膝盖负重,将大部分核酸采集物资背负在自己身上。爬楼梯时,他说忽然感到一阵眩晕,我们在楼道间休息了片刻,互相打气,继续前行。半天时间,我们完成了2栋8层楼梯房、3栋7层楼梯房、3栋6层楼梯房、4栋5层楼梯房、1栋3层楼梯房、1栋单层房居民的上门核酸采样任务。结束任务时,由于片区道路复杂,夜间灯光微弱,加上手机信号不稳定,我们与网格员走散了。领队十分着急,通过各种渠道联系我们。最后,是一位好心的大哥带着我们回到了驻地。得知我的膝盖旧疾复发,叶总护士长和同事们送来了冰袋、止痛片,心里一阵阵的感动。
这几天,我都和黄文治搭档,走在路上我们偶尔会聊一聊。这已是他第六次逆行疫线,他也是我们队里名副其实的“暖心大白”。哪位队员缺物资了,身体不舒服了,腿脚受伤不方便了,他都是冲在前,送物资送药……每次他都自我调侃说:“还是得减肥啊,这身肉肉真是不省事。”为可爱的队友点赞,为身在这个团结友爱的集体而自豪。疫情终将过去,点点微光,汇聚成齐心战“疫”的强大力量!
记录者2:广东省中医院第二批海珠突击队队员、芳村医院药剂科——谢勇聪
记录日期:2022年11月21日、星期一
今天是我们来到海珠区高风险区支援核酸采样工作的第四天。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了我的房间,一觉醒来,心里默默地喊一句:“加油,小伙子!”
为了保证我们的安全,医院出发前对全体医疗队队员进行严格规范的培训考核,确保每一位队员都做到核酸采样技术准确,防护知识牢固,满分通过考核,才能出征。
这几天,我和搭档芳村医院药剂科的何宇麟一起上门为居民进行核酸采样,俗称“爬楼”。由于工作地点在城中村,没有电梯,空气也不流通,我们穿着密不透气的“大白”,一口气爬到顶楼,对体力真是一大考验。
扫楼过程中,一位50多岁的叔叔问:“我什么时候可以回家?”我疑问地问道:“您不是已经在家了吗?”“这里不是我家,我想回家。”他说话的语气里透露出内心的些许不安。录入信息的时候,我安慰他:“我的家人也不在广州,因为疫情,我也好久没回家了。不过相信大家都好好配合,很快就可以打赢这场战疫。我们都能平安回家!”叔叔听着我的安抚,态度也慢慢地缓和下来,对我们说了一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