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中山一院方舱故事 | 舱内医疗队员都是怎么安排工作的?

2022/11/21 11:40:18

自11月9日起,为响应广州疫情防控要求,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组建300人的医疗队进驻广州琶洲方舱医院,首批134名队员已于9日当天晚间出发进驻方舱医院,开展新冠感染者医疗救治和护理工作。11月10日至12日,三天时间里,中山一院接管的D20方舱已收治1952名患者。至18日晚,首批入住的患者中已有9人符合出舱条件,康复出舱。19日,中山一院医疗队接管的广州琶洲D20方舱迎来近100人出舱。

方舱队员们的工作都是怎么安排的?晚上患者睡觉了,队员们都在干嘛?今天的抗疫故事就带大家一起去了解!

晚上十一点半之后,随着舱内大部分灯光的熄灭,热闹的方舱逐渐变得安静起来,病人们都相继回到病床上休息。交接班之前,组长李云已根据组员们既往的工作经验与个人特长进行了针对性分工,有人负责审核医嘱及派药工作,有人负责病房管理,有人负责物资管理,有人负责控感工作等等。交接班后,组员们根据上一班的交接班情况,很快投入工作,各自将所负责部分的工作落实到位。

夜查房篇

夜查房是在重点交班日志和病区报表的基础上,管床人员两人一对展开的,带上电子体温枪、指脉氧、血压计、手电筒,查看病人是否已安睡;为重点观察病人测量生命体征,询问不适是否有缓解,并做好记录;查看其他病人是否有需求;留意实际空床数量及位置是否与登记有出入等等。巡房结束后,各组将巡房情况报告组长汇总,有情况及时处理,并1-2小时巡房一次。如病人病情需要,可听从医生和组长安排,将病人暂时安置在护士站旁的空床,方便查看。每次巡房结束后,特殊情况都会登记在病区日志及报表中,确保交给下一班时不漏掉每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病人。


(李云查看重点交班日志 


 (曾健华、春梅核对整理病区日志与报表


(梁玉坚医生带队查看重点病人

病房管理篇——小药房,大智慧

初到方舱时所有的药物当时都是一个大箱子装着,不方便拿取。周沫护士为了让药疗班护士工作起来更加便利,趁着夜间不忙的时候,利用有限的资源,将每一种药物都进行了细致的分类,搭建了一个“小型药房”。这样,药物望过去一目了然,加快了取药的效率,更好更快更高效地为患者服务。

病房管理篇——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

为了保持通风、方便病情观察,营造一个整齐划一的病房环境,一般要求平日里的床单位是不可以使用床帘遮挡的。然而,在方舱中,还住着这样一位妈妈,带着两个月大的宝宝,处在哺乳期。对于我们的工作,她表示大力支持与配合,但从交谈中得知,虽然室友们都是女性朋友,但没有遮挡物哺乳还是有些许尴尬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组长李云找来管床护士曾健华和吴怡,将制作可拉式床帘的想法告知了他们,他们立即就地取材,利用一次性床单、扎带以及塑料绳,制作了一副简易可拉式床帘,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拉起来遮挡,在不用的时候可以收起来折叠到上铺放好,这样,既不影响病房的环境,又解决了宝妈的哺乳问题,很好地保护了患者的隐私。


(曾健华、吴怡就地取材,制作简易可拉式床帘

娱乐篇

在方舱隔离可能并不像在家里那么惬意与舒心,但是很多病友们还是能够自我调节,充分调动自身的才艺,发挥主观能动性,为方舱的生活增添一份乐趣,这位来自广州某所大学的学生就是其中一位。在夜班的时候,他拿着一块画好的中国象棋棋盘来到护士站,问有没有空的纸盒和字写得工整的大白帮忙一起做一副棋子,以便给需要的人多提供一种娱乐方式。惊讶于他的创意和想法,护士李云立马毛遂自荐,主动参与制作,很快就做好了纯手工版的中国象棋,但是也提醒了病友,娱乐可以,但要避免群聚,疫情防控,人人有责。

 


沟通篇

医疗队员从9号进驻方舱,本着应收尽收的原则,夜以继日,在开舱的前几天就马不停蹄地收满了近2000名患者,队员们也连续在夜班岗上坚守了5天。

夜间进舱的患者,几乎都是奔波了一天,早已疲惫不堪,尤其是凌晨三、四点的时候,当别人都在酣睡,他们仍旧需要乘坐大巴车来到方舱、排队办理入院,免不了夹杂着压抑、焦躁、愤懑等各种情绪。在这其中有一位中年女士,好不容易在人群中办理好D舱入住,但当她由志愿者指引来到自己床位的时候,却发现男女混住了,顿时丢下东西,蹲下大哭,无论旁边的人怎么安慰都听不进去。或许,成年人的崩溃就在那一瞬间吧。此时,她床位所在的走廊正好对着B护士站,B舱组长李云护士听到哭声立马赶了过去,询问情况。志愿者说因为前台办理新收的人员实在太多,可能不小心安排了男床入住了,病人很介意。得知情况,护士李云首先将她扶了起来,志愿者也顺势将地上洒落的东西都捡起来。接着引导她深呼吸,缓解当前的激动情绪再沟通,当发现她的手由于哭得太猛在颤抖时,护士李云一把握住她,给予肢体上的安慰。待她稍微平静能够交流的时候,了解到她一路奔波连晚饭都没吃,接受不了男女混住的问题,护士李云表示抱歉,可能是自身工作的失误导致的结果,并答应帮她解决。看到D舱忙着新收,她在征得D组的同意后让医生开了转舱医嘱,调到B舱的女床上,接着扶着他去到空旷的休息区吃晚饭,给予心理上的鼓励与安抚。当她洗漱完再次出现在护士站时,脸上洋溢的已是轻松和愉快。其实,面对陌生的环境和未知的明天,有焦虑、有恐惧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坚信,只要不放弃、不妥协,点燃爱的心灯,一定可以照亮前行的路,迎接曙光的到来。

(责编:家庭医生在线 通讯员:梁嘉韵、吴怡、周沫、李云)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中山一院 抗疫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