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聋及听力损失是全世界面临的重大公共健康问题,根据世卫组织最新发布的《世界听力报告》显示,目前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听力受损,听力损失影响全球超过15亿人,约有11亿12-35岁的年轻人正面临无法逆转的听力损失风险。
“目前很多人认为听力不好只是老年人专属的,但是事实上现在听力受损的年轻化趋势越来越严重了。”
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省二医”)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开展的义诊宣教活动上,省二医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负责人、主任医师邓泽义指出,噪声性耳聋、不良用耳习惯、过度疲劳用耳等众多因素导致了当今人们的耳朵更容易受到损害。然而大多数民众特别是年轻人对耳朵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人对自己的耳朵受损、听力下降往往毫无察觉。许多错误的用耳习惯在社会大众大为流行,爱掏耳朵就是其中极其常见的一种行为。
爱耳日义诊宣教活动现场(医院供图)
停下掏耳朵的手,小心掏出“小蘑菇”
近日,广州市民黄女士(化名)因右耳痛、耳闷感加重、听力下降,前往省二医耳鼻喉头颈外科就诊,经耳内镜检查后,邓泽义主任发现其右耳外耳道有一肿物,询问病史得知黄女士有爱掏耳朵的习惯,也曾患上外耳道炎,还形成过白色膜状物,犹如一颗颗的“小蘑菇”。
小肿物形成已经一年多了,但黄女士没有过多关注,以为只是简单的耳朵发炎,还是经常掏耳朵,在不断刺激下,肿物越来越大,耳朵也越来越闷塞。
邓泽义解释,“小蘑菇”的形成其实就是外耳道真菌感染了,这在采耳工具消毒不当,多人共用一套采耳工具,频繁掏耳中是很常见的。如果外耳道炎没有及时治疗,反复刺激感染,耳朵炎症有可能进一步加剧,耳痛,耳流脓,甚至形成“大蘑菇”,形成疖肿,囊肿等,甚至良性肿瘤形成或恶变。
结合患者的病程和耳内镜下肿物的形态,邓泽义立刻建议手术切除肿物并做病理检查。肿物切除后的病理结果提示:外耳道耵聍腺恶性肿瘤。
“虽然肿物生长缓慢,但是易扩散,需要尽早进行手术切除。”邓泽义说道,“好在术中发现患者的外耳道耵聍腺癌局限于外耳道前壁、上壁皮肤及皮下,未有明显侵犯外耳道骨质,可以完整切除肿瘤,并重建听力,可达到比较好的预后效果。”
女子掏耳朵掏出了外耳道真菌感染(医院供图)
耳屎不用掏,频繁掏耳易致多种疾病
邓泽义提及,由于外耳道分布了大量的神经,神经受到触碰后,会产生痒、舒服的感觉。所以大家会忍不住掏,但是,其实耳屎是不用掏的。
“耳屎其实就是耳垢,它并不是脏东西,只是耳朵分泌的物质。耳屎具有抗菌、阻挡异物入耳和保护鼓膜的功能,它的存在是很有必要的,如果全部清理干净,反倒会造成伤害。”邓泽义说,耳道本身有自排自洁能力,大部分人的耳屎会在你说话、吃饭、咳嗽、打哈欠时自动排出。
邓泽义提醒,耳痒时可以用棉签轻轻在耳道的四周撩一下,当耳闷、耳痛、外耳道出现小肿块的时候应尽快到医院就诊,而不应反复自己挖耳或去采耳,经常挖耳会损害外耳道局部皮肤及表面附属成分,影响耵聍(俗称耳屎)的正常外排,降低外耳道皮肤防御功能,会导致外耳道感染,形成外耳道炎、外耳道疖肿、湿疹、霉菌感染等,严重者可引起乳头状瘤。
在反复挖耳刺激下,良性耵聍腺瘤还可发生恶变,而早期的外耳道耵聍腺恶性肿瘤症状多不明显,但随着肿瘤逐渐增大,耳痛、耳闷会进一步加剧,继发感染肿瘤还可能破溃流脓出血,当肿瘤突破外耳道时,对完整切除肿瘤造成了困难。所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非常重要,日常也勿反复掏耳朵或采耳。
知多D
频繁掏耳有以下的坏处:
1、频繁掏耳朵,会刺激外耳道皮肤,加快死皮脱落,导致耳屎越掏越多,耳朵越掏越痒。
2、掏耳朵容易划伤皮肤,细菌会趁机进入伤口,引发感染。
3、不小心捅破耳膜,会导致听力下降,甚至丧失听力。
4、把耳屎捣碎,碎片会黏在鼓膜上,引起耳鸣。
5、外耳道受刺激,容易受到病毒感染,引发外耳道乳头状瘤,虽然肿瘤是良性,但也有2% 的恶变为外耳道癌的可能。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