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偏爱年轻女性,根据2012年我们国家的一次偏头痛入户调查显示女性年患病率达12.8%,其中女性与男性之比约为2:1,有2/3的患病人群在35岁以前发病。”偏头痛意识周期间,中国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头痛与感觉障碍专委会副主委、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周冀英教授呼吁,要重视偏头痛的预防和治疗。
偏头痛是最常见的致残性原发性头痛,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中重度头痛。它不只是偶发的不适,而是困扰很多人的严重疾病,疾病负担沉重。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按伤残损失健康生命年(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 YLDs)计算,头痛疾患高居中国致残性疾病第8位;偏头痛所致YLDs占头痛疾患所致YLDs的82.5%,其疾病负担在40~44岁达高峰。
有“脑科学界诺贝尔奖”之美名的“大脑奖”(The Brain Prize)是全球脑科学领域最重磅的奖项。今年,在偏头痛预防性治疗领域研究具有突出贡献的四位科学家:Lars Edvinsson、Peter Goadsby、Michael Moskowitz以及Jes Olesen教授共享了该奖项。“大脑奖”每年由灵北基金会(Lundbeck Foundation)颁发,授予在该领域对基础神经科学或应用临床研究具有突出贡献的一位或多位神经科学家。
发作时间长,严重影响工作生活
在我国,偏头痛年患病率为9.3%,其中女性年患病率达12.8%,女性与男性之比约为2∶1。偏头痛多发于儿童期、青春期和成年早期,正好涵盖了一个人的学习、工作和家庭生活等人生中很重要的时间段。偏头痛有个特点,疼起来能感觉到头顶上的小血管在“跳舞”,整个颅顶部连着额头、眼眶都疼。
“偏头痛的核心症状就是中重度的头痛反复发作,最大的特点就是每次发作时间比较长,一般在4到72小时,患者发作后需要休息或者服用止疼药物,发作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周冀英教授说,“如果持续时间超过了半天以上,还会伴有头痛以外的症状,如恶心、呕吐、怕声音、怕吵、怕光线,还有一些病人可能出现头晕等。”
防患于未然,预防性治疗可减少发作
熬夜、饮酒、过量摄入咖啡因和睡眠不足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都是导致偏头痛发病的原因。周冀英教授提醒,首先,养成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很重要,比如:晚上尽量12点前入睡,别熬夜;平时注意做好情绪管理,保持心态平和;如果有的患者饮酒后容易发生偏头痛,就尽量避免饮酒或者少饮酒。
偏头痛如果发作了怎么办?程度比较轻的患者可以采用非药物的方法,比如让患者静卧休息,或者做一点按摩来缓解疼痛。对于发作比较严重的患者,建议需要采用药物治疗,急性发作时可采用急性止痛药物,而且要早期服用,因为等到患者已经出现比如恶心呕吐等症状,急性药物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药物过量性头痛,亟需疗效更佳的药物破解
与此同时,在我国偏头痛患者人群中,药物过量性头痛的患病率很高。16.5%(ICHD-3 beta标准)的偏头痛患者同时伴有药物过量性头痛,其中的一个诱发原因是已确诊原发性头痛(如偏头痛或紧张型头痛)的患者为治疗急性头痛而过度使用药物,结果增加了头痛的频率和强度。
治疗偏头痛就像救火一样,要防患于未然。周冀英教授说,“偏头痛其实可以进行预防性治疗,预防性治疗能够减少偏头痛发作的频率,减少发作对患者工作和生活的影响,提高偏头痛急性止痛药物的效果。但目前我国获批偏头痛预防的药物很少,而且大多副作用明显。目前,在中国还没有一款CGRP靶向药物获批了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适应症。”
周冀英教授说,近年来,偏头痛的预防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多突破,比如eptinezumab,是美国FDA批准的首个也是唯一经静脉注射使用的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抗CGRP 药物。这个药物已经在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上市,在中国也已经开始III期临床研究,希望它能够尽快在中国上市,给中国的偏头痛患者带来更多的选择和获益。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