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至2012年,中国失独家庭已超百万个,每年新增7.6万个失独家庭。1975年-2010年出生的2.18亿独生子女中,有超过1000万在25岁之前死亡,这意味着2000万名父亲和母亲面临“独自凄凉无人问”的现状。
丧子之痛是比较极端的压力来源之一。父母对子女死亡的悲痛往往是强烈而持久的,且很难完全消除。就像ChristopherHall(2016)所说,“死亡结束的是一个人的生命,并不是两个人的关系”。
失去亲人后,丧亲之痛与不良健康后果之间的联系已有各种记录。与非丧子父母相比,丧子父母罹患精神疾病、急性心肌梗死以及死亡的风险均可增加。急性应激和自主神经系统激活在阵发性房颤发作前常见,提示其可能有触发房颤的作用。因此,如果应激与房颤的病因有关,则可以观察到儿童死亡与其父母罹患房颤之间的相关性。
丧子压力与房颤风险
目前仅有少数前瞻性研究分析了心理压力或不良生活事件与房颤风险之间的关系,但结果差异较大。一些研究已经调查了除丧亲以外的应激源与房颤发生率之间的关系,但结果有差异。与失去配偶或其他重大生活事件相比,失去孩子是一种极端的压力源,也是一种更为罕见的经历。
《欧洲心脏杂志》上发表了一项来自瑞典的大型人群研究,探讨儿童死亡是否与其父母房颤的发病风险增加相关。研究者使用了一个庞大的国家数据库——瑞典医学出生登记中心。研究人员分析了1973年至2014年间在该中心登记的有孩子出生的父母(n=4298283),并通过与全国人口和卫生登记系统建立联系,获得了有关儿童死亡、房颤以及与社会经济、生活方式和健康等相关信息,使用Poisson回归分析评价儿童死亡与房颤风险之间的联系。
在纳入队列分析的3908716名父母中,共有64628人(1.7%)在1987年至2014年间经历了丧子。随访期间发生房颤的家长有95188人,经历过失去孩子的父母发生房颤的风险比没有经历过的父母增加了15%。在失去亲人后的第一周观察到的风险最高,这与以往有关丧子后不良健康后果的文献一致。
儿童死亡与其父母房颤风险增加相关(IRR=1.15,95%CI:1.10~1.20)。这种相关性在儿童死于心血管疾病的家庭中最为明显,但在儿童死于其他自然或非自然原因时也存在这种相关性。若孩子死亡年龄为13-18岁,以及父母有三个或更多孩子存活的情况下,这种相关性会稍微强一些。
与无丧子父母相比,丧子父母更可能为年龄更大、已婚或同居、只受过小学教育、收入较低以及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与无丧子母亲相比,丧子母亲在怀孕早期肥胖的可能性较小,吸烟的可能性也更大。
儿童死亡与房颤之间的相关性在母亲中略强于父亲,在年轻父母(<50>50岁)。没有证据表明父母的教育程度、第一个孩子的出生年份或随访开始时间对结果有影响。丧子父母在儿童死亡前一年末单身、丧偶或离婚(IRR=1.3)的房颤风险略高于丧子后非单身或离婚的父母(IRR=1.17)。
确定死亡原因是一项挑战,往往没有完整的记录,错误分类的风险是真实存在的。也很难辨别死亡是突然发生的,还是之前有过长期的疾病。因此,研究者无法肯定地排除在这项队列研究中可能解释与失子相关的心房颤动风险增加的替代因素。
然而,作者提出了可能解释失子压力和心房颤动事件之间联系的潜在生理途径。一般来说,应激反应与行为、自主神经和激素水平的一系列反应有关,所有这些反应都可能直接或间接地与不良健康结果有关。事实上,最初的研究表明应激和情绪反应是经历心房颤动的结果,而不是触发因素。长期暴露在压力环境中也可能通过多维途径增加心房颤动的风险。这些通路可以是行为性的(如吸烟或药物使用)、炎症性的或自主性的,或由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或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介导的,具有直接的电生理效应,或通过促进心房纤维化、增加心房压力等间接效应。
遗憾的是,药物引起的心律失常作为压力与房颤发生之间的联系的另一种解释,并未作为Weieta研究的一部分进行研究。在考虑儿童死亡后父母面临心理健康危机的情况下使用精神药物时,也应特别考虑药物引起的心律失
有一种伤痛叫复杂性哀伤
虽然你的哀伤永远都不可能完全消散掉,但足够长的时间也能使人学会绕过伤痛生活。在一个自然的适应过程中,急性悲痛会被转化和整合。在适应的过程中通常会伴随着亲密的家人、朋友、社工或神职人员的支持和鼓励。如果这份经由失去而带来的伤痛异常持久,让你严重到难以重新开始你的新生活,那么你的哀伤便是恶化了,因为它跟“复杂性哀伤(complicatedgrief)”“杠上”了。
心理学根据个体功能的丧失程度,将悲伤分为正常哀伤、异常哀伤和复杂性哀伤。根据最新的ICD-11延长哀伤障碍诊断标准,复杂性哀伤的核心症状为对逝者的渴求和思念,附属症状为强烈的情绪痛苦,社会功能受损,并且以上症状至少持续6个月。在居丧或丧亲者中,大约有7%-10%的人发生复杂性哀伤。这些人难以接受丧亲的事实,因为这份失去,打乱了平常正常的生活轨道和与人交往的关系圈,甚至困在一个她或他无法摆脱的循环中。特别是他杀和自杀的来龙去脉被理清后,家人才能逐步适应丧亲这个事实。
DenderenM。等调查了超过1400名其孩子死于自杀的父母亲,结果发现在校正了一系列的混淆因素后,在丧亲的前两年,此类父母抑郁症的患病率为31%。
复杂性哀伤治疗(complicatedgrieftherapy,CGT)已被证明能有效地减少悲伤和抑郁症状。而往往针对抑郁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疗法并不适用于复杂性哀伤来访者,比如抗抑郁药对于抑郁症状有一定疗效,但是对复杂性哀伤的效果却比较微弱。基于此,研究者和临床工作者认为需要对复杂性哀伤进行区别的诊断和治疗。
到目前为止,没有直接的心理干预手段可以降低房颤风险。专门为支持那些面临失子的父母而设计的随机对照试验是非常罕见的,可能代表着在未来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总之,压力和房颤事件之间的潜在联系首次在那些面临着丧子之痛的父母身上得到证实;同时也暴露出证据的空白。这些空白可能通过干预途径和措施来填补,以减轻已确定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