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痛风,相信只有经历过痛风的人,才能体会痛风带来的痛苦。中医将痛风称为“白虎历节”,主要是指痛风发作时,就好像就是被一只老虎在四肢骨节中游走啃食,炸裂式的疼痛很难以忍受。为了缓解痛风的疼痛感,生活中不少人会采用一些民间流传的“偏方”,但这些“偏方”是否靠谱呢?对此,广东省中医院风湿科黄清春(专家预约)主任进行了耐心解答。
高尿酸≠痛风?那痛风是怎么引起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的改变,痛风已经由原来的“帝王病”、“贵族病”走入了寻常百姓家。据黄清春主任介绍,痛风是风湿科的常见疾病,它是由体内血尿酸水平过高导致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腔或组织间隙而引发,其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大拇指的指关节出现红肿热痛,其他部位如踝关节、膝关节会出现爆炸性、突发性的红肿热痛。
生活中,很多人会误认为只要尿酸高就会痛风。黄清春主任表示,根据统计,中国高尿酸血症患者近2亿,其中发生痛风性关节炎的约3000-4000万,即约有20%的高尿酸血症患者会发作痛风性关节炎,剩下80%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并没有发作痛风性关节炎。不过,高尿酸血症患者如果不控制管理,也可能会逐渐演变成痛风性关节炎。尤其是尿酸超过480μmol/L同时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患者,需要适当干预。如果尿酸超过540μmol/L而没有痛风性关节炎,也主张适当干预和管理,避免出现痛风发作。
民间流传的治痛风“偏方”究竟靠不靠谱?
黄清春主任介绍,痛风发作后,在没有药物干预的情况下,一般5-7天即可缓解。如果有药物干预,可能1-3天就缓解了。但由于痛风发作时,疼痛往往难以忍受,很多患者在痛风发作期间,喜欢用一些民间流传的“偏方”。那么这些“偏方”靠谱吗?来看看黄清春主任的回答。
“偏方”一:蒲公英泡水喝
蒲公英可以药食两用,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的功效。当痛风患者急性发作时,煮蒲公英水喝可能会起到缓解疼痛、抗炎消肿的作用。但这种方法对痛风程度较轻的患者可能有效,严重的患者还是建议到医院就医。
“偏方”二:鲜竹叶白茅根茶
尿酸排出体外的途径有80%是通过肾脏排泄,还有20%是通过肠道排泄。鲜竹叶白茅根茶有清热、利尿的作用,能促进尿液的排泄和尿酸分解。因此,有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平日里可以通过喝鲜竹叶白茅根茶来降低尿酸,缓解痛风。
“偏方”三:用生姜汁按摩
生姜具有活血、散瘀、温通的作用,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用生姜汁按摩痛风部位可能有一点缓解作用,但难以缓解痛风的急性炎症。
“偏方”四:吃乌鸡白凤丸
确实有学者认为,男性痛风患病率比女性高是与女性雌激素的分泌有关系,大量雌激素的分泌可以促进尿酸代谢和分解。而乌鸡白凤丸作为女性常用的调补气血的药物,具有类似于雌激素分泌作用,痛风患者服用后可能会起到促进尿酸代谢的辅助作用。如果患者个人认为有效,不妨做个尝试,但不能把它作为唯一的、有效的方案来接受。
除此之外,黄清春主任还表示,中医治疗痛风的方法非常丰富,痛风急性发作期的患者可以到中医门诊进行局部治疗,包括针灸、点刺放血、清热凉血膏药、浴足等,都能起到较好的抗炎镇痛作用。当痛风的急性关节炎症得到缓解后,中医还会根据患者的体质采取辨证施治的思路和方法,推荐一些日常的代茶饮,帮助患者将血尿酸降低至正常达标水平。比如脾虚湿阻型的患者,可以用健脾的药,像陈皮、党参、白术、茯苓、山药等泡水喝;湿热型的患者,有口干、口苦、舌苔黄、舌质红的情况,可以用车前草、白茅根、淡竹叶泡茶喝;淤阻型的患者,尤其是有痛风石或肾功能不全的情况,则可能需要用到泻佐的药物等等。
痛风患者如何自我管理?有4个忠实建议
痛风需要终生基于血尿酸的科学管理,管理好才有可能不再发作。为此,黄清春主任提醒,痛风患者若要做好科学管理,需要从以下四个层面开始。
1、控制体重:如果体重过胖,体内储备热量过多,容易诱发痛风,所以控制体重对预防痛风发作非常重要。
2、控制饮食:不主张高嘌呤、高热量的饮食,除牛奶、鸡蛋外要尽量吃素。另外,不要吃的过饱。
3、适量运动:调整运动方式,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运动习惯,达到减肥、促进消化的目。
4、多喝水:多喝水、多排尿能缓解高尿酸血症。如果平时的运动强度很大,喝水可能会变成汗液排出,这样也会影响尿酸的排泄,所以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每天排尿要达到2000-2500毫升。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