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肝还好吗?据了解,中国的肝癌人群占全球一半,50%以上的肝癌发现时已是晚期,80%肝癌是因为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而肝炎病毒感染者合并脂肪肝,可使肝细胞癌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
在3月18日全国爱肝日当天,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举行大型义诊活动。现场免挂号费,并提供免费丙肝抽血筛查、肝癌早诊筛查、慢性肝病随访登记、发放宣传手册等,前50位患者还可进行免费肝硬度扫描检查。著名传染病专家、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侯金林教授提醒各位网友,肝脏是一个“沉默”的器官,有症状时往往已错过最佳治疗期,要想提升肝癌生存率,早诊是关键。
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举行大型义诊活动
义诊现场咨询的人群络绎不绝
10年前检查出“小三阳”,再查已是肝癌
22 岁的大学生小张10年前就查出来是乙肝病毒感染“小三阳”,因为查肝功能、病毒载量都正常,后来一直没有复查。平时除了腹围日益增长,也能吃能睡,没感觉身体有其他异常。
最近村里有著名肝病专家下乡义诊,小张凑热闹做了一些免费抽血化验和检查,结果被告知有肝硬化和脂肪肝,急忙到当地医院查腹部超声,发现肝右叶有一巨大软组织肿块影,住院后做肝穿刺病理检查确诊是肝癌。
众所周知,我国是肝病大国,目前约有1.2亿左右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如果患者不能得到科学、及时的治疗,其病情很可能会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等重大疾病。侯金林教授指出,肝脏似“忍者神龟”,即便受到损伤,也会“默默承受”,等症状表现出来时往往已经晚了。
“肝癌是导致病毒性肝炎患者死亡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诊断肝癌时的疾病分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后续治疗的疗效。经手术切除或肝移植术后的早期/极早期肝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长超过5年;相反,晚期肝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不足1年。”
如何预防肝癌?关键在于早筛早诊
可惜的是,在我国,仅有不到30%的患者能够及早发现、及早诊断,从而及早接受切除或肝移植的治疗。对于肝癌高危人群的定期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肝癌治疗疗效,提升生存率的关键。
针对目前我国肝癌早诊率低这一关键问题,侯金林教授领衔全球大规模临床研究,创建并验证了一个适用于各肝病种、各种族的肝癌发生风险的预测模型(aMAP评分)。aMAP评分由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小板、白蛋白和胆红素水平这5个常见的检验指标构建而成,可准确预测肝癌发生风险,并可识别出一半以上的极低风险人群,从而显著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节省医疗资源。
基于以上研究成果,南方医院肝病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彩虹计划”公益项目,该项目将在全国1000家医疗机构,超过100万慢性肝病人群中进行aMAP评分评估,筛选出肝癌高风险人群,并进一步联合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等多组学筛查技术,制定个性化的筛查策略,以期提升我国全民肝癌早诊率,最终降低肝癌相关死亡率。
“彩虹计划可以简单总结为‘三筛而后管’。”侯金林教授介绍,三筛首先要筛查病人的肝脏,不管是乙肝、丙肝还是脂肪肝,都要筛查有没有无肝炎活动;第二,筛查有无肝硬化、有无并发症、有无出血风险;第三,筛查有没有肝癌的高风险。根据筛查结果分门别类进行管理,给每个人制定一个管理的路线图,从而帮助减少该病人一生当中因肝病引起的出血、感染、肿瘤的风险。
据悉,南方医院及部分社区中心目前已经筛查了10万左右的肝病患者,下一步就是将这些病人分门别类进行管理。另外,在江西于都筛查了6000人,发现11.4%的成年人患有乙肝,广东的阳山、化州、梅州也正在开展筛查工作。
脂肪肝患者要注意定期进行肝癌筛查
除此之外,侯金林教授还提醒,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老龄化及肥胖的流行,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患病率迅猛增长,已超越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成为我国第一大慢性肝脏疾病。每10个中国人,大约有3个可能被诊断为脂肪肝。不良的饮食习惯、不合理的膳食结构、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及长期大量饮酒“催生”脂肪肝。
他表示,脂肪肝在初期可逆,置之不理也可发展为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或直接进展为肝癌。年龄较大、肥胖、糖尿病是脂肪肝患者发生进展性肝纤维化或肝硬化及肝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在美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正逐渐成为肝癌的主要病因。其脂肪肝患者的肝癌年增加率约为9%,且生存期较乙肝、丙肝患者更低。这与脂肪肝患者疏忽了早期对肝癌的筛查和诊断,发现肿瘤时已为晚期有关。
“对于脂肪肝的治疗,目前尚未有特效药物,预防脂肪肝进展成肝癌最重要的就是筛查。”侯金林教授建议,对于脂肪性肝炎相关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的患者,应每6个月进行1次肝癌筛查。
除了定期进行肝癌筛查,脂肪肝的防治还需要控制摄入量、保持合理的体重;改善饮食结构、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控制饮酒;养成中等量有氧运动习惯,比如走路、游泳和跳舞等;规律作息;必要时应用药物治疗。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