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在临床上的分类是比较多的,根据心衰的位置可以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根据心衰的严重程度可以分为4期,不同的心衰位置和不同的分期,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临床上需要注意区分。针对引起心衰的原因以及诊断心衰的基金标准等相关问题,我们特邀请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陆华为我们做专项解读。
引起心衰的原因有哪些?
心衰的直接原因是心脏不能正常工作,具体病因有:1、瓣膜性心脏病导致血流动力学异常;2、缺血性疾病:冠心病导致心肌慢性缺血、收缩无力;3、爆发性心肌炎导致心脏突然不工作;4、感染性心内膜炎突发瓣膜穿孔,心脏负荷骤增;5、左向右分流的先心病导致肺动脉高压。还有其他较罕见的因素也可导致心衰。
诊断心衰的金标准是什么?
心衰要根据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等综合诊断;1、症状:左心衰竭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和端坐呼吸,右心衰竭表现为腹水、腹胀、双下肢水肿;2、实验室检查:脑钠肽升高超过一定数值;3、超声检查:EF是评价左心功能的指标,低于50考虑心功能不全,但还存在EF保留性心衰的情况,故需要综合判断。
心衰有哪些症状?
心衰是心脏功能衰竭的临床症候群,是心功能不全的表现,主要症状有活动后气促,例如爬楼或短距离行走后喘息不已;或表现为肢体浮肿症状,例如腹胀、腹水、双下肢明显水肿等;还可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伴腹水、双下肢水肿等全心衰竭症状。
心衰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心功能的下降,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引起功能下降的因素是非常多的,临床上可以分为环境因素,病理因素和生理因素。环境因素主要是外部的工作压力环境压力等造成的,病理因素主要是自身心脏疾病导致的,生理性因素主要是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以及长期的熬夜导致的,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