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性肾病是我国肾内科常见的肾脏疾病之一,膜性肾病的发病因素与自身基础性,肾脏疾病有关很多患者,比如肾炎患者肾小球肾炎,患者因为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效果不好,就有可能导致膜性肾病的出现。针对膜性肾病的临床症状表现,以及膜性肾病的发病因素等相关问题,我们特邀请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吴立友为我们做专项解读。
什么是膜性肾病?
膜性肾病为病理学诊断,肾小球滤过膜分为内膜、中膜、外膜三层,中膜即基底膜,肾脏内代谢的毒物和水分都要通过基底膜过滤及肾小管重吸收,最后排出尿液,而基底膜发生病变时,会引起肾脏塞口增大,导致体内过多的蛋白质进入尿液,从而出现蛋白尿,而血液中的蛋白过少,患者会出现低蛋白血症以及水肿和高脂血症。
膜性肾病会有什么症状?
膜性肾病围绕三高一低症出现以下临床症状,1。即大量蛋白尿可引起患者出现泡沫尿及水肿,由起初的双下肢水肿,发展至大腿、腹水、胸水、眼睑水肿。2。高脂血症会导致患者发生血凝,进而使肢体出现麻木、出血等症状。3。而低蛋白血症则会使患者发生营养不良,进一步减弱患者的抵抗力。
膜性肾病病因是什么?
膜性肾病的病因分为特发性和及继发性两种。特发性即指无病因,但患者出现三高一低症以及膜性肾病病理变化;而继发性膜性肾病可由自身免疫性疾病、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各种疾病引起的感染、含汞量超标的药物、中毒以及各系统的肿瘤等因素所致。
膜性肾病的临床症状表现和典型的肾病综合症的临床症状表现非常的相似,膜性肾病也是肾病综合征的主要病因素之一,因此对于魔性肾病综合症的治疗可以参照肾病综合症的治疗。但是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尽可能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控制病情,延长患者的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