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21年1月9日 /美通社/ -- 由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联合主办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 年版)》•《规范行动》全国学术年会”在沪成功召开。大会以“规范总结,继往开来”为主题,旨在回顾并总结《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 年版)》(以下简称“《规范》”)实施一年来的临床获益,分享解读相关临床进展,为未来更新《规范》收集信息。
作为中国肝癌诊疗领域最高级别指导文件的一次重要的总结性和开创性会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副局长李大川,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肝脏外科主任周俭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脏外科副主任孙惠川教授等《原发性肝癌规范诊疗(2019 年版)》编写委员会专家,来自多学科的医生代表,以及关注原发性肝癌诊疗事业发展的企业代表和患者组织代表等受邀出席,呼吁多方协作共同推进我国肝癌诊疗规范化,推动肝癌防治水平提升,切实改善患者的生存,助力《“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目标早日落实。
提高患者总生存,肝癌规范诊疗任重道远
中国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居于恶性肿瘤的第四位和第二位,全球每年超过一半的肝癌新发和死亡病例发生在中国[1]。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目前我国肝癌治疗的有效手段,但是肝癌具有起病隐匿、进展迅速、恶性程度高且易复发转移的特点,约80%的肝癌病人首次确诊时已为晚期,仅有约三成的患者存在手术切除的机会。即使接受了根治性手术治疗,仍有60-70%的患者在5年内发生复发和转移,男性患者的总体五年生存率仅为12%。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副局长李大川指出:“我国有着庞大的肝癌患者群体,且患者的生存状况堪忧,不仅损害患者的健康寿命,更是为家庭以及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因此,提升肝癌诊疗水平,改善患者结局是我们开展肝癌防治工作的根本目标。近年来,随着我们对肝癌诊疗的探索不断深入,肝癌诊疗的新理念、新技术不断涌现,为广大临床医生提供了新的‘武器’。而要让‘武器’真正为医生所用,就需要为其提供统一的诊疗规范,让我们的医生‘有章可循’,更好地为肝癌患者提供更优质规范的诊疗服务。”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院士表示:“提高患者的总生存,是当今中国肝癌治疗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每个医者的初心。规范化诊治是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措施之一,我们制定《规范》并结合研究进展持续更新,将《规范》应用于临床实践,指导医生诊断用药,同时也不断收集临床应用中的反馈,以保证我们《规范》的先进性和科学性,保证我们的《规范》符合中国的国情,符合中国医患的真实需求。”
线上线下结合,全面推动《规范》服务于临床实践
为了推进《规范》迅速落实到临床实践中,在国家卫健委领导的支持下,在过去的一年中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开展了70余场学术活动对《规范》进行解读,累计覆盖200多个城市,50余万人次,进一步提高了肝癌规范诊疗行为。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周俭教授指出:“我们的全国宣讲得到了全国医务同仁们的积极响应和支持,也加深了肝胆外科、肿瘤科、介入科、放疗科、病理科、影像科、中医科等多个学科间的交流互动,共同听取临床实际应用的反馈,为未来更新《规范》收集了宝贵的信息,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实现‘健康中国’宏伟目标的信心。”
创新疗法不断涌现,倡导多方共建,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近年来,创新药物在肿瘤药物准入和上市审批加快的大环境下加速进入肝癌诊疗领域,诊断水平和治疗手段也在不断提升。基于临床证据的前提下《规范)》持续更新,纳入了众多前沿进展,特别是以免疫治疗、靶向治疗、PD-L1单抗联合血管生成抑制药物为代表的新兴治疗方案使得晚期肝癌的诊疗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21年将启动《规范》的新一轮更新,将国际上最新诊疗进展以及疗效确切的药物纳入规范。
《中国肝癌规范行动》多方共建倡导仪式
孙惠川教授表示:“将创新疗法、创新理念规范地应用于临床实践是提高肝癌防治水平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但要摆脱‘肝癌大国’的帽子,还需要政府、学会、医务人员、企业、患者等多方共同努力,要全社会充分理解和认识肝癌防治的重要性,加强疫苗普及,倡导早诊早治,提高创新疗法可及性,共同推动我国肝癌的防治,助力‘健康中国’的目标早日实现。”
[1] The Global Cancer Observatory (GCO) Platform, Available from |
会议合作、活动报道需求可联系彭先生:18820041981(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