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脊柱裂是一种先天遗传性疾病,大多数情况下是在胚胎发育时期形成的。脊柱裂是脊柱发育不完全的表现,可能由于脊髓损伤等而产生一系列的压迫性症状。关于先天性脊柱裂的定义以及主要病因等问题,我们请到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副主任医师陆云涛来为我们进行详细的讲解。
什么是先天性脊柱裂?
脊柱分为很多节段,如颈椎有7节、胸椎有12节、腰椎有5节、骶椎有5节。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胎儿脊柱发育不完整称之为先天性脊柱裂,常发生在椎板和棘突。有完整的脊柱能隔绝皮下组织、肌肉、脂肪等,而在脊柱裂时,脊柱外的结构会长到脊内,侵犯脊柱内的脊髓和脊神经。因此,脊柱裂可伴随诸多问题。
脊柱裂有可能后天造成吗?
脊柱裂都是先天性的,而后天所造成的“脊柱裂”,如手术把椎板去掉,使脊柱发生缺失,这种并不会对机体造成太大影响。而脊柱裂之所以称之为一种疾病,就是由于它所带来的继发性疾病,如皮下组织、肌肉组织、脂肪组织侵犯脊神经,或神经向外膨出,才会形成先天性脊柱裂。
先天性脊柱裂的病因是什么?
神经管是包围在神经周围的组织,脊柱属于神经管,先天脊柱裂属于神经管发育不全症。脊柱裂病因并不明确,但考虑这可能与孕妇在孕期的叶酸摄入有关。但并不是后天补充叶酸,胎儿就不会出现脊柱裂,因为在叶酸摄入人体的过程中,需要有多种酶作用以被人体摄入,而有些人先天对叶酸摄入有问题。
先天性脊柱裂但患儿大多自出生起被发现,目前该病的主要病因是妊娠期间叶酸摄入过多所致,先天性脊柱裂会影响患儿的正常生活,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妊娠期妇女应当注意自己的饮食情况,注意营养,尽量减少饮食的偏颇。此外,产前要做好产前检查,有效预防先天性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