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其大多发生于心脏有显著病变的人。房颤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电复律治疗、导管射频消融治疗以及外科手术治疗等,每种方法均有其相应的适应症。目前药物治疗仍然是治疗房颤的重要方法,那么治疗房颤的药物有哪些呢?长期用药物治疗房颤有什么副作用呢?下面我们请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陈小明为我们做关于房颤药物治疗方面的详细解答。
治疗房颤的药物有哪些呢?
治疗房颤的药物主要包括两类:1、预防血栓形成的抗凝药物;2、恢复或维持窦性心率,以及控制心室率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氨碘酮、洋地黄类制剂等。就锻炼而言,不主张过于激烈的运动,而主张温和适当的有氧运动,比如打太极、跳跳广场舞、练瑜伽、慢跑、快走等比较温和的运动。
长期用药物治疗房颤有什么副作用?
长期用药物治疗房颤引起的副作用根据所用药物的不同而不同。古人云是药三分毒,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都会有副作用。常用的房颤治疗药物,有防止血栓和中风的抗凝药物,还有维持和控制心室率、恢复窦率的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抗凝药最大的副作用是各部位的出血;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可引起心跳减慢,如窦性心动过缓或房室传导阻滞等;其他个别不同的药物,还有自己特异性的副作用。
房颤的药物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方法,其治疗房颤的药物主要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和抗凝药物两大类。长期应用抗凝药或者抗心律失常药会引起一些副作用,除了长期应用抗凝药可能会导致某些部位出血的发生,长期应用抗心律失常药可能会引起心跳减慢等这些常见的不良反应外,还有可能会有其他特异性不良反应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