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剂是阻止血液凝固,防止血块形成的药物。在较多疾病中都有用到,如房颤、房扑、肺栓塞、心肌梗死、深静脉血栓等。那么,服用抗凝剂是否会有副作用,哪些人需要终身服用抗凝剂以及患者服用抗凝剂有哪些误区,今天我们邀请到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主任医师张玉生为我们做专项解答。
服用抗凝剂会有副作用吗?
服用抗凝剂会有一定的副作用。抗凝药物较为安全,但也有一定的风险,其最大的风险是出血,如胃肠道出血,皮肤黏膜出血,而最严重的副作用是颅内出血。预防心源性脑栓塞的主要手术方法是心脏介入射频消融法,此外,还有左心耳封堵法。以上方法疗效确切,能够有效预防该疾病的发生。
哪些人需要终身服用抗凝剂?
需要终身服用抗凝剂的人群:持续性房颤的老年患者需要终身服用抗凝药物。若患者经过射频消融或者左心耳封堵后,则只需要在一段时间内抗凝,如半年或一年,之后可以停止抗凝。下肢深静脉血栓高危期患者可能也不需要服用抗凝剂。但慢性房颤、持续性房颤患者必须终身服用抗凝剂。
患者服用抗凝剂有哪些误区?
患者服用抗凝药的误区包括:
1、患者因担心服药有出血,而不愿服用抗凝药;
2、服用一段时间后过早停用抗凝药;
3、患者用抗血小板的药替代抗凝药;
4、患者在进行抗凝治疗时,不监测INR、不去调整药物剂量,使治疗效果大打折扣。
是药有三分毒,抗凝剂也会有副作用,抗凝剂的作用在防止血液凝固的,当血液处于低凝状态可能会出现出血等副作用,比如出现皮肤粘膜等出血,最严重的就是颅内出血。因此,不可盲目使用抗凝药物,在明确诊断疾病的情况下,遵守医嘱使用抗凝剂。
展开剩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