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2020年的暑假可以说十分特殊,才上学没几天又要放暑假,相信关于暑假的安排,不管是家长还是学生都显得有些“懵逼”。但不管怎样,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安全始终是学生暑假的第一要诀。暑假期间,学生在家中和外出游玩都可能面对各种意外事件,为此,家庭医生在线采访了广东省中医院急诊大科主任丁邦晗,让他给大家送上暑假安全的“宝典”。
烫伤、异物卡喉如何处理?这些错可别犯!
虽然不少家长都会给孩子安排丰富的暑假课程,但对很多学生而言,“家里蹲”往往就是暑假的主旋律。待在家中并不意味就100%安全,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孩子,仍可能在家中遭遇各种意外。
对儿童而言,食物或玩具等异物卡喉咙就是一种常见且凶险异常的意外,若得不到及时和有效的急救处理,很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甚至致命。
丁邦晗主任提醒家长,孩子异物卡喉往往无法出声,留意孩子是否有以下的异常现象十分关键,“当异物阻塞气道时,孩子首先会无法说话,脸色通红甚至灰暗。严重时由于脑部缺氧,孩子还可能突然晕倒在地。”
当确定孩子异物卡喉时,很多人第一反应就会给孩子拍背,丁邦晗主任指出,这是错误做法,可能让病情急骤恶化,“拍背可能会让异物进入气道下方甚至到达气道隆突的位置,增加排出异物的难度。这时候,唯一有效和正确的急救方式是海姆立克急救法。”
海姆立克急救法原理是利用压力使肺部气压增高,从而让气流由内往外带着异物冲出,针对儿童的动作比较简单,将其倒立再拍背,即可通过重力使异物排出。
此外,烫伤也是家居安全的常见事故,丁邦晗主任表示,处理烫伤急救要诀是冲和泡,但切忌听信偏方涂抹牙膏、酱油,“一般烫伤后,一定要用冷水冲洗患处15-30分钟,然后最好让烫伤部位泡在冷水中,尽可能减轻烫伤的程度。如果情况严重,可把烫伤部位用干净纱布覆盖,然后到专业烫伤医院就诊。”
暑假出游受伤中暑怎么办?预防处理有妙招
悠长暑假,倘若整个假期都闷在家里,相信很多孩子都会觉得受不了,因此暑假也成为了很多家庭出游的热门季节。暑假出游纵然乐趣无限,但当身处户外,我们则需要警惕另一方面的意外,尤其是意外损伤及中暑。
外伤出血是常见的意外事件,可在任何场景发生,在出游时就更为常见。普通的小伤口即便不特别处理,一般都可自行愈合,但当伤口较大、出血量较明显时,如何及时包扎则是家长需要掌握的常识。
“外伤出血伤口的处理方式与出血部位、面积等有关,其中以动脉性出血最为危险,需立即压迫近端动脉,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局部伤口的加压、包扎和止血等工作。如果伤口被污染,也可少量出血后再进行包扎。若出血较多或伤口较大,紧急包扎止血后,还是应该尽快送院救治。”丁邦晗主任介绍说,“干净纱布、绷带和三角巾都是止血包扎的基本用品,建议居家旅行常备,有备无患。”
夏季出游,尤其是活泼好动的孩子,有时磕碰受伤似乎很难完全避免,但另一种夏季户外常见意外:中暑则是可防可控的。丁邦晗主任提醒,暑假外出,家长和孩子都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预防中暑。
“预防中暑可以针对中暑的成因入手,分别是高温、在高温环境逗留时间过长以及补充水分不足。相应地,需要我们在夏天做到尽量避免长时间在高温环境逗留,并避免阳光直射,可选择撑伞或戴帽子。此外,还需要频繁补水,以淡盐水、运动饮料等为宜,也可选择矿泉水和凉白开,而纯净水由于属酸性,不建议夏季多喝,尤其是运动时。”
而万一出现乏力、头痛、胸闷、恶心呕吐等现象,丁邦晗主任提醒,这或是中暑的表现,需及时处理,否则若情况加重,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或会超出很多人预期,“夏季在高温环境很容易中暑,一旦怀疑中暑,首先要离开高温环境,如有条件可用冰水擦拭患者身体,同时要给患者补充水分。在基础上可以用藿香正气的药物解暑,若情况不见改善或患者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建议尽快到附近医院急诊科就诊。当患者中暑严重甚至进展为热射病,可导致肾脏等多器官衰竭,严重或危及性命。”
暑假游泳遭遇溺水切忌盲目施救!专家教你正确应对方式
要说暑假最受欢迎的活动,也是最“危险”的活动,莫过于游泳了。自从进入夏天以来,溺水事故时有发生,溺亡者往往还是学生和孩子,可以说,每一个溺水而亡孩子背后,都有一个破碎的家庭。
为了避免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掌握一些预防溺水和溺水急救的知识对我们每个人而言都十分重要。
丁邦晗主任表示,对于溺水永远是要把预防放在首位的,“预防溺水首先要到正规有救生员的场所游泳,野游没有救生员加上水文条件复杂,往往更容易酿成悲剧。其次,下水前要做好热身运动,并最好戴上游泳圈等的救生设备;最后,游泳时要保持沉着冷静,遇到意外要保持镇静,如果突然手脚抽筋可以利用没有抽筋的手脚划水,使头部保持在水面之外并正常呼吸,这样就不会溺水。”
此外,丁邦晗主任指出,遇到溺水者盲目施救也是导致溺水的主要原因之一,“冒然下水救助溺水者是极其危险的举动,溺水者出于求生本能,很可能会将施救者一并拉入深水区,拉成人链下水救人也是万万不可的。当遇到溺水者,若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救援训练,可以先尝试将游泳圈、安全绳等抛给溺水者,千万不能在无法保证自身安全时舍身救人。”
而当溺水者被救上岸后,很多人第一时间想的可能是赶快让他把水吐出来,认为溺水者就像电视剧演的那样,把水吐出来也就没事了。
真的是这样吗?
丁邦晗主任告诉家庭医生在线编辑,这是大众对溺水急救的常见误区,控水对溺水者急救来说作用不大,反而可能浪费宝贵的急救时间,“溺水者往往伴随着心脏呼吸骤停的现象,这时候我们需要把握4分钟黄金抢救时间,通过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急救,如现场有AED尽早使用AED除颤仪,力争尽快让溺水者恢复心跳和呼吸。”
溺水者正确的急救顺序如下:
1.拨打120。
2.清理溺水者口腔的异物,避免堵塞气道。
3.检查溺水者的心跳和脉搏,若无,随即开始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通气。
4.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需交替进行,一般比例应为30:2,每五个循环检查一次溺水者是否恢复心跳和呼吸。
5.若有AED除颤仪应尽早使用,一般按照仪器语音提示操作即可,但要注意避免触电。
“若能在黄金4分钟进行有效的急救,有约一半的溺水者能被救活,甚至可以不留并发症,但前提是及时、正确和有效的施救。不管是何种意外,永远都是预防胜于急救,如果大家都能时刻保持着较高的安全意识,避免侥幸心理,自然就能把溺水等安全事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安然度过暑假。”丁邦晗主任如是说。
专家介绍
丁邦晗,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临床医学博士,广东省中医院急诊大科主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青年名中医;广东省政协委员。援助武汉医疗队员。
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急诊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急诊专业委员会主委、广东省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副主委、广东省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副主委等。
作为负责人制订指南1份、专家共识2份;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专著2部,副主编专著与教材5部,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7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5项;2018“荣耀医者-科普影响力奖”获得者。
*此栏目为广东省中医院和家庭医生在线联合制作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