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是常见疾病,只要是指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受中断,骨折多数是由于外伤暴力造成的。在骨折之后患者的正常活动会受到限制,骨关节变形会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必须要及早进行复位固定治疗。针对骨折之后的治疗及愈合等相关问题,接下来就请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副主任医师李国威详细为我们做出解答。
骨折之后多久能下地?
骨折后多久能够下地活动,需要根据患者的骨折位置以及骨折病情、治疗是否及时得当等方面进行综合判断。如果患者骨折的位置是在脊椎位置,那一般需要卧床两个月左右才可以下地活动,如果是下肢位置固定,那相对时间会更久,因为下肢下地是需要承受整个身体的重量的,如果是足踝位置,那大概需要一两个月。骨折患者平时要多注意休息,骨折初期营养应当以富含蛋白质的清淡饮食为主,不要吃过于辛辣以及生冷的食物,刚开始下地会察觉疼痛,患者一定要坚持。
骨折延迟愈合是什么原因?
骨折延迟愈合就是骨折在正常愈合所需要的时间当中并没有达到愈合的标准,所以称之为骨折延迟愈合。通常患者3-6个月左右骨折就会愈合,一般是不会超过一年时间的,但是患者的骨折位置以及因素不同,所愈合的时间也会有所差异。目前引起骨折延迟愈合的因素主要有几方面,首先可能是因为适当应力刺激或者固定、以及复位等因素所引起的,一般复位比较好的患者愈合的时间也会比较快,同时患者还需要应力刺激。另外还有可能是因为全身因素所引起的,例如糖尿病。
在骨折之后为了缩短愈合时间,必须要进行正确的日常生活管理,尽量卧床休息,以免过度负重,防止二次受伤引起骨折。对于儿童以及老年人应该补充钙质,加强体育锻炼。在夜晚睡觉时尽量采取平卧睡姿,对于腿部肿胀的患者可以适当的抬高患肢,有助于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