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持续性心律失常的疾病,心跳频率快而不规则,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可发生于有器质性心脏病或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一般根据发作特点及对治疗的反应将房颤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三种类型。那么关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定义及房颤的疾病因素等相关方面的问题,就有请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梁少兰给我们做出解答。
什么是阵发性心房颤动?
阵发性房颤指能在7天内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一般持续时间小于48小时;持续性房颤指持续7天以上,需要药物或电复律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者;长期持续房颤或永久房颤,指持续时间大于1年房颤。房颤有多种分类方法,阵发性房颤是房颤按照发作持续时间进行分类的一种。一般阵发性房颤的治疗效果好,手术复发率较低。
房颤常见于哪些疾病?
房颤一般常见于高血压和冠心病。另外心肌病、心力衰竭的患者也很容易发生房颤。房颤可以说是所有器质性心脏病、结构性心脏病的患者晚期最常见的伴随疾病之一。房颤也可见于一些肺部疾病,如肺栓塞、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另外内分泌疾病如甲亢也是房颤的常见发病原因。
房颤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引发该病的病因很多,主要是心脏本身的疾病,另外根据流行病学研究,房颤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有所增加。房颤的典型症状主要是心悸、眩晕、心前区疼痛及压迫感、气短、乏力等,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房颤时心房丧失收缩功能,这种情况下极易形成血栓引发脑卒中。阵发性房颤是房颤的一种,虽然持续时间短,但容易反复发作,而且随着病程的进展,其诱发因素也会逐渐增多,病情也更为严重。
展开剩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