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疾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压力增大,脑梗死的发病率在我国逐渐升高。饮食、生活习惯、遗传等因素导致一系列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血管内血栓的形成,其他部位血栓脱落阻塞脑血管,引起脑梗死。脑梗死患者早期梗死区域坏死程度小,随着时间延长,梗死程度和范围越来越大,甚至出现不可逆的脑损伤,会给患者带来沉重打击。下面就由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主治医师白永军针对脑梗死的常见危险因素和脑梗死的早期判别与处理等问题作出解答。
脑梗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分为可控危险因素和不可控危险因素,如下:1、不可控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遗传等。2、不可控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等疾病,运动少,吃肥腻食物等。如果生活中不控制危险因素,会导致动脉硬化发生概率高,从而发生脑梗死的概率也高。
遇到脑梗死应该怎么处理?
遇到脑梗死的处理方法是应该在第一时间呼叫120,送去最近三甲医院及时进行救治。当患者出现言语不利、肢体乏力等典型症状时,没有借助CT的情况下,没有办法判断到底是脑梗死还是脑出血。因此,当有出现疑似脑梗死的患者,建议第一时间送去医院做CT检查,明确是否是脑梗死,再给予相应的急救措施。
脑梗死高危人群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远离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合理饮食,荤素搭配、避免油腻食物,保证营养的均衡;患者要勤于锻炼,不做剧烈运动,但要通过运动提升血管弹性与心肺功能。当患者出现肢体麻木无力、言语障碍等疑似脑梗死症状时,要引起警觉,选择拨打120及时就医,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诊断,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最快恢复脑组织供血,减少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