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是妊娠特有的并发症,以皮肤瘙痒和胆汁酸高为主要特征,会对胎儿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围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具有复发性,经常在本次分娩结束后消失,再次分娩或口服雌激素避孕药时复发。由于很多产妇都不了解什么叫做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在出现什么情况下需要终止妊娠?接下来就请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曾丽萍详细的为我们讲解一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什么是妊娠期内胆汁淤积症?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是妊娠中、晚期特有的并发症,多数在妊娠晚期发病,表现特点是皮肤瘙痒但没有皮疹,严重时甚至会影响晚上的睡眠。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需要排除诊断,首先要排除病毒感染或乙肝病毒感染的肝炎,一般可通过胆汁酸检查来区分;其次,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表现就是皮肤的瘙痒,尤其夜间比白天更严重。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患者在什么情况下需要终止妊娠?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终止妊娠要视病情而定。1、轻度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并且没有出现母胎异常情况的孕妇,建议38~39周终止妊娠;2、重度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孕妇建议34~37周终止妊娠。具体选择要个体化,以及综合多方面因素去考虑。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需要跟胆道梗阻、肝炎、巨细胞病毒感染等疾病相鉴别。
为了防止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胎儿造成影响,在出现早期症状时必须要进行治疗。产妇需要适当的卧床休息,增加胎盘血流量,还要进行吸氧、高渗葡萄糖、维生素和能量合剂的治疗,这样既可以保肝又可以提高胎儿对缺氧的耐受性。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药物治疗缓解症状,常见的药物主要有腺苷蛋氨酸、熊去氧胆酸、地塞米松以及苯巴比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