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最常出现的临床问题,患儿会出现皮肤粘膜巩膜的黄染。临床上可将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一般生理性黄疸在出生2~3天后出现,7~10天后自行消退。病理性黄疸持续时间比较长,若治疗不当很容易导致病情加重,导致患儿出现全身黄染、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等症状,所以必须要准确地掌握新生儿黄疸的原因,进行对症治疗,接下来就请阳江市人民医院主治医师陈廷欢详细的为我们讲解一下引起新生儿黄疸的原因都有哪些。
新生儿黄疸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导致的。一般出生后的婴儿的血氧比较充足,体内的红细胞就不需要那么多,因此红细胞是逐渐破坏、下降的过程,胆红素就会增加,胆红素一般是通过肝脏代谢出来的,但若胆红素超过了肝脏能代谢的量,婴儿就会出现黄疸。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是什么?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是出生后出现全身皮肤发黄。一般来说,新生儿的皮肤会比较红润,但是在出生两三天后,有可能会出现黄疸,需要在光亮的地方才能看出来,表现为全身皮肤发黄。新生儿黄疸本身是不会导致败血症的,但是如果新生儿黄疸有出现合并感染,或者病源微生物进入血液的,就会引起败血症。
如何治疗新生儿黄疸?
治疗新生儿黄疸可以用光疗法、换血疗法和药物疗法。如果新生儿的胆红素超过220μmol/L,就要进行光疗,光疗的指标根据每个小孩的育龄、胎龄不同而有所差异。如果光疗效果不好,达到胆红素脑病的警界,就要进行换血疗法,将正常的血液把胆红素置换出来,再用苯巴比妥片等药物进行辅助治疗。
新生儿黄疸在治疗期间,家长也需要密切的关注患儿的精神反应、活动情况以及大小便情况,一旦出现任何异常,需要及时告知医生。另外家长还需要多给患儿喂水多晒太阳,让患儿多排便,促进体内胆红素的排出,有利于黄疸的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