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新冠疫情已持续四个多月,此次新冠肺炎的人际传播方式以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为主要途径,同时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因患者来院检查、手术等诊疗过程中,鼻、咽、喉等呼吸道的直接暴露,更是成为医护人员防护难度高、感染风险大的高危科室之一,口咽检查防护装置对医务人员和就诊病人的防护而言非常重要。疫情期间,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耳鼻喉睡眠医学中心张湘民教授研发申请了8项专利,这其中就有用于咽拭子采样及口咽检查的防护装置。经测试,该装置能有效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助力医务人员更加科学精准进行咽拭子采样。
咽拭子采集、口咽检查、防护、照明摄像“一条龙”实现
“疫情未解除,诊疗应谨慎。这段时间,我居家研发申请了8项专利,部分与诊疗防护相关。”中山六院耳鼻喉睡眠医学中心张湘民教授举起了手中一个新颖的多功能小器械,解释到:“根据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诊疗需求,以及目前疫情期间大量的咽拭子采集任务,我设计了这个新型多功能防护装置。”
别看这个防护装置身材小巧,却有“多变”样貌:包括有防护挡板,手持钳夹器具,防护挡板固定器,照明装置等构成部件。可拆卸防护挡板采用透明有机玻璃或硬塑料制作,中间设有开口,上设防护挡板固定器与手持钳夹器具连接。挡板可拆卸,可设为一次性使用。其他部件均采用医用材料制作或符合医用标准,可反复清洗消毒使用。
据张湘民教授介绍,防护挡板上还可加装放大镜,连接摄像装置采用无线传送的数码高清摄像头,可与照明装置一体化设计并配有数码影像摄录采集存贮卡,显示装置可采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传输到远程监控会诊平台。
采集咽拭子时,使用该器械可以有效避免咽拭子采样及口咽检查过程受检者产生的飞沫和气溶胶对医务人员和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它可以形成一个半封闭通道,取样完毕,退出器械,将咽拭子插入专用标本试管,并在折线处折断操作杆,再进行相关封闭消毒作业即可。据悉,该装置结构简单实用,制造成本低,不仅适用于各级医院门诊和病房进行咽拭子采样及口咽检查,也可用于各个入境口岸及隔离观察区域进行咽拭子采样及口咽检查。
严防海外疫情输入,咽拭子采样流程需更简便有效
张湘民教授指出,核酸检查是目前诊断新冠肺炎的主要检测手段,而咽拭子是目前诊断新冠肺炎病毒感染的主要采样方法。但在操作过程中,医务人员须与患者近距离接触,患者咳嗽、用力呼吸等可产生大量飞沫或气溶胶,具有较高交叉感染的风险。
而且,在采集咽拭子过程中,因不同医务人员水平的差异、心理是否畏惧、采集操作是否规范,以致拭子质量有差异、容易出现假阴性,影响对病情的判断,甚至影响疫情防控。
医务人员虽然穿戴防护装置,采样完毕会脱手套洗手,但防护衣和防护面罩上的飞沫污染物却不容易清洗,也很难更换,如此紧接着为下一位受检者进行咽拭子采样,就有可能造成交叉感染。如何更加科学精准进行咽拭子采样,又能够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是目前需要紧急处理的技术问题。
鉴于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势紧张,国家强调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特别是严防海外疫情输入,在各个入境口岸及隔离观察区域有大量的咽拭子采样任务,因此研发更加简便有效的咽拭子采样防护装置非常迫切。
此外,虽然目前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处于缓解,各地复工复产,医疗单位恢复正常的诊疗秩序,但仍有发热病人或上呼吸道感染病人及可能的无症状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到医院门诊就诊,医院部分科室,特别是耳鼻咽喉科、口腔科、眼科及呼吸科仍然是高风险的科室。因为此时医务人员的防护设备多降至一级或二级防护,没有足够严密的防护设备,面对就诊的病人中,可能会有无症状新冠肺炎病毒携带者或潜伏期新冠肺炎感染者,在进行门诊的检查治疗中仍然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
张湘民教授表示,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为了共同抗击疫情,张湘民教授公开了该专利的相关资料,以便感兴趣的同道能够一起交流合作,众志成城,同心抗疫。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